(2016年5月10日·福州)时隔六年之后,城市观点论坛中国行再一次走进福州,在“杠杆化楼市”的主题下,面对一个随着时代变化而呈现不一样风景的福州房地产市场。
六年前的2010年,中国房地产正处在一个转折节点,严厉调控政策已次第展开,市场开始调整;及至2016年,中国房地产呈现急剧分化,供给侧、去库存、去杠杆等热词就成为了这一次福州行最重要的焦点。
论坛现场,著名经济学家、社科院城乡建设经济系主任陈淮,福晟集团董事、常务副总裁何建华,首开地产福州公司副总经理彭红进,清华房地产校友会副会长、洲联集团董事长刘力等嘉宾,与现场数百位福州房地产行业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杠杆化楼市”,寻找新市场背景下行业的思路与对策,为新一轮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去杠杆,不是说不能借钱
著名经济学家、社科院城乡建设经济系主任陈淮在论坛发表了题目为《去杠杆楼市与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演讲,用专业而又深入浅出的语言,阐述了供给侧改革、杠杆化楼市、去库存等行业内关注度最高的几个宏大命题。
在演讲中,陈淮开宗明义地表示,去杠杆不意味着房地产业就不该借钱或者少借钱。“房地产从诞生起就必须借钱,加杠杆是完全合情合理的,没有不借钱盖房子的事儿。”
陈淮对于“杠杆”的认知显然很清晰,他指出,“杠杆”在中国有确实存在很多漏洞、短板、薄弱环节,但不是不借钱、少借钱,我们有些高估中国房地产业杠杆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威胁。
“别把去杠杆当成去风险,杠杆这个词是个好词,是造就中产阶级这样一个庞大社会阶层的必不可少的良性之路。”陈淮认为,买房、按揭、加杠杆,是增加人民财富累积能力、培育中产阶级的捷径和必由之路。
陈淮认为当下对于房地产的态度特别强调,别给我说房奴这种话,贷款买房子实际上是杠杆与财富的累积回报。
但是中国房地产业有没有危险或者不合理的杠杆化呢?陈淮明确回答:“有的。”
“负债主体有一些不合适的、不合格的负债,有开发商跟银行或者是通过其它方式贷款,贷款以后一旦市场不好就卷款跑了,没有足够的信用能力来偿债。”陈淮表示,这种杠杆显而易见有危险。
此外还存在的问题,是负债主体没有退出机制,选择杠杆化到底。“银行借给开发商钱,开发商还不上,银行毫无办法,只能把烂尾楼收回来,只能把房屋按揭贷款业主的房子收回来。”陈淮表示,这种就是危险的、不合理的杠杆化。
去库存,身在福州要知福
针对福州市场的去库存问题,陈淮的意见同样表达得很清晰。他认为,千万不要把去库存化当成只要降价或者政策支持下人们都买房子、都住房子。
“以前对去库存化估计过重,对分化估计过轻了,低估了,所以因城施策、因地制宜变得更重要。”陈淮指出,别把去库存的帽子戴在福州头上,但是也别高估福州供不应求的因素,福州不具备类似上海、深圳的外来需求。
福晟集团董事、常务副总裁何建华了解福州当地市场,他认为,福州现在的问题不是去库存,而是缺少库存,特别是土地库存太少了。
“在福州,我们身在福中要知福,同时也要看到一个市场太火热、火爆的时候也会存在一些问题,盲目乐观可能造成的问题也会很严重。”何建华指出,适者生存最关键的是适应这个市场。
首开地产福州公司副总经理彭红进则表示,福州市场住宅产品不存在库存压力,其它综合类的产品存在一定的库存压力。
但显然,彭红进对福州楼市更加信心十足,他在演讲中表示:“福州市区从‘一万时代’进入到‘两万时代’了,去年以及今年上半年年初不断出新地王,‘四万时代’很快可以看到,这是勿庸置疑的。”
彭红进甚至还给出了时间表:“今年底或明年初大家一定可以看到。”
对于福州楼市,清华房地产校友会副会长、洲联集团董事长刘力用数据说话:“福州去年人口增长是33万,这个趋势持续十年的话,就是300万。事实上不用持续那么久,如果未来几年保持这样的增长,市场会相对乐观。”
论坛最后,陈淮用一句“凡是说房价会涨会跌的都是江湖人士”,来为自己上午论坛的演讲、问答及圆桌对话的精彩言论画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