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笔者看来,文保单位商业化运营即不能管得过松,也不宜管得过严。管得过松,容易出现毁伤文物的风险,而管得过严,文保项目则高高在上,拒人千里,不利于市民的认知和关注。
某开发商在朝天宫举办商业发布会一事,这两天在南京城里闹的沸沸扬扬。朝天宫所属的南京博物馆馆长因未向上级部门报批活动而被调查。有消息说,这位馆长成为了国内首个因为举办商业活动而被调查的馆长,一时间引发全国媒体的广泛关注。
一时间,南京坊间舆论分为两派。一派观点是,将国有文保单位和公共文化资源提供开发商用于商业用途,不符合博物馆保护与利用原则,因此馆长停职是理所当然。另一派的观点则为馆长叫屈,在文保单位办个商业活动,就被直接停职,南京文保力度太大,甚至有些过激。全国有不少文保单位举办商业活动的先例。
在笔者看来,报不报批和能不能批,这其实是两回事,要一分为二的看。第一是程序问题,即馆长有没有报批是程序问题,第二是观念问题, 即文保单位能不能举办商业活动?
本次事件中,上级主管部门撤下南京博物馆馆长的核心理由是:“市博物馆主要负责同志在国家级文保单位举办商业活动,未履行任何报批手续,属于擅自许可,严重违规”,在这个理由下,馆长被停职的理由充分,并不冤屈。朝天宫这么大、这么重要的历史文化建筑群,不能任由一人私自做主。
或许此时有不少人叫冤,说北京故宫也有商业活动,北京太庙和长城上也有商业活动,怎么没见人家的馆长被停职啊?说到这儿,那首先得查看下北京等地这么多商业活动有没有报批,如果报批了,自然程序合法,如果没有报批,那就是上级部门监管不力。
再强调一下,报不报批和能不能批,其实是两回事。话说回来,假如这位南京博物馆馆长向上报批了,上级部门主管会同意吗?从南京相关主管部门对此事件的态度来看,很显然:“不会”。
正是南京文保部门在通报上所说的一些话却引发了热议,“国家文保单位和公共文化资源提供开发商用于商业用途,不符合文博场馆保护与利用原则”。
这句话给了“叫屈派”理由,如杭州博物馆里跑男撕名牌、长城上有《星球大战》做推广、北京太庙里的推介会等等。在文保单位做商业活动,如果能保证文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有利于提升文保单位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笔者看来,文保单位商业化运营即不能管得过松,也不宜管得过严。管得过松,容易出现毁伤文物的风险,而管得过严,文保项目则高高在上,拒人千里,不利于市民的认知和关注。因此,文保单位需要制定和公示相关的规定和制度。平衡,是文保部门最难做而需要做的。
事实上,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古都,古迹文物众多,南京城一直处于城市改造与文物保护的两难困境中,古城保护、城市发展、百姓利益这三者如何统筹,这是一个敏感且复杂的命题。“拆”和“保”是一对矛盾,文保单位的“封闭”与“开放”也是一对矛盾。
而眼下,南京正在打造“博物馆之城”,近年计划将打造100个博物馆,目前已经打造48个博物馆,还要打造52个博物馆。这么庞大的博物馆群,该如何运营?如何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封闭”还是“开放”?矛盾能否统一?需要社会才智的共同思考,而文保主管单位的管理观念也需要兼听则明。
文/(霄飞地产工作室 尹霄飞)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尹霄飞
审校:劳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