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与地产风口 2015城市观点论坛成都行闭幕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15-09-24 23:22

2015年,房地产行业分化转型已是业界普遍达成的共识之一。针对这一焦点话题,贾康从宏观角度作出分析称,只有认清中国经济发展大势,才能把握优化房地产行业的要领。

(2015年9月24日)作为西南地区的核心城市,成都房地产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却日益暴露商业地产增量和吸纳量不对等的问题。经济下行带来的分化态势,盘旋在蓉城上空的高库存阴影,无不挑动着市场的敏感神经。

9月24日,观点新媒体主办的2015城市观点论坛成都行圆满闭幕,全国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在会上首先发表了《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与房地产走势》主题演讲。

2015年,房地产行业分化转型已是业界普遍达成的共识之一。针对这一焦点话题,贾康从宏观角度作出分析称,只有认清中国经济发展大势,才能把握优化房地产行业的要领。

他指出,中国经济走势处于下行过程中,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将这一新常态的特点归结为“中高速、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强调企业必须腾笼换鸟、结构换代,否则无法做下去。而投资如果继续按照过去的方式开展,将出现边际效应递减,这样下去越来越没有回报前景。

尽管很多市场人士对经济预期不看好,甚至产生悲观心态,贾康认为期间仍不乏发展亮点。其中,经济下行促使企业进行腾笼换鸟式的调整,即要脱胎换骨、浴火重生,这就可能打造出新的天地。只要扛过阵痛期,就可以把全要素生产力调整起来,后面的发展之路也越走越宽。

除此以外,近几年服务业的比重明显上升成为另一大亮点,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也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增长质量提高的表现。贾康指,宏观经济到了目前阶段,服务业这一轻资产型行业既能更好适应人民群众的生活,同时能增加更多就业机会。

就业关系大局稳定,势必对简政放权、商事制度改革等方面产生影响,通过不断推行中小企业减税以及努力发展普惠金融、多样化金融产品,让注册一家企业变得前所未有地便捷。新经济与就业放在一起产生互动,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对创业、创新环境的开明和宽松,减轻了企业负担,增加金融支持,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互联网+”。

贾康强调,经济往前走,攻坚克难的过程中会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有一批企业会消失,但仍要有基本的信心和期待。

他表示,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产业支柱的房地产业不乏痛苦,其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便是2015城市观点论坛成都行主题关键词——分化,这个趋势自2014年已被反复强调,目前看来调整仍在继续。

“一是业态的分化,比如办公楼、商业地产、住宅;二是区域的分化;三是融资模式的分化;四是市场供给与政府保障的分化。”贾康建议,国家应在宏观方面更有效,在财政上加力增效,在金融方面掌握好松紧适度。对于政府托底,一定要“抓住不放”,而且在新的阶段不要过分强调“补砖头”,要更多地强调有房源的情况下“补人头”。

他还表示,对于民间资本和政府一起做房地产开发、不动产建设、连片开发等事情要做好,市场可以关注PPP和房地产的内在关联。另外不可回避的是,要做好房地产税这样一个长效机制的立法先行工作,房地产终于列入了人大立法规划,而且排序排在第一位。

主题演讲之外,当天上午成都行圆桌对话,开发商、中介代理行、金融机构等不同行业代表就“创新活法”等话题发表看法。

中粮地产成都公司商业管理部负责人吴新艳表示,成都在建的商业体量排名全国第二,今年商业体量全国排第一。对于企业而言,要转向“商业运营的本质”,包括在开发阶段要做轻资产,要扩大并延长开发价值链终端,做大服务,挖掘后续服务商业价值等。

盛世神州投资基金管理(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王战信则从资本的角度,建议和大企业合作开发,用品牌的价值来运营企业,这样可以吸引融资,售价也比较高。目前包括成都、西安等二线城市分化严重,很多项目难以出手,企业可以用股权的模式对项目操作。

另外,本次成都行还就当前市场热点——商业地产过剩与转机开设商业午餐会,成都商业地产分化格局、体验式业态尝试、品牌引入考量等话题,也成为各路企业家及学者碰撞思维火花的焦点。

审校:徐耀辉

请发言时务必尊重网上道德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评论内容不代表观点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