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平:金隅对房地产业下行的应对策略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14-08-07 12:23

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的开发企业,都要顺大势,造小势,最终赢得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发展。

蒋卫平:我讲几个观点跟大家探讨,我主要是从微观看宏观。第一,宏观政策对微观经济运行多么重要。第二,改革对国有企业发展有多么重要。第三,改革的顶层设计对企业有多么重要。这是一个观点。

金隅的前身是北京建筑工业局,建国以后从全国各地抽调了8万多人,建设了很多大型的项目,在经过一段时间发展之后,需要进行改革了。当时小小的建设工业局,现在是中国企业上市百强之一,中国企业盈利能力百强之一。我们每次的改革都不平静,从建材工业局转为企业,我们要走到企业化、集团化、股份化、证券化。从工业局转为企业的时候,当时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从企业化到国际化的时候,当时讲企业经营自主权的问题,从集团化到股份化的时候讲到国有资产是不是能够保值增值的问题。从股份化到证券化的时候,又碰到了国有企业的集团出资和上市公司经营之间的关连交易等等问题。每一次都不平静,但每一次都走过来了。所以我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改革对国有企业来说十分重要,这是第一个观点。第二,改革需要顶层设计,这样才能减少争论,能够顺畅的发展。

第二,一线城市供需基本平衡,刚需旺盛,但高房价与有效需求之间矛盾突出。现在说三四线空置率很高,我就不知道这些企业拿地的时候是怎么决策的。金隅在四个直辖市开发,在全国很多的省会城市大面积的开发,一线城市是我们的主要方向。

第三,三四线城市的库存过大。所以我想一个比例关系问题,结构是经济的永恒主体,对于这个结构我们应该予以研究。在北京我们开发的房子没有空置率,全都卖出去了,在上海、重庆、成都都卖得很好,在天津也卖得很好,保障房更不用了,北京的自住性商品房销售也非常好。

第四,城镇化不断落实,为房地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同时包括棚户区改造的力度加大,也为开发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城镇化和大城市化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今天我在听大家发言的时候也在思考,城镇化、大城市化,也包括中小城市,有一定资金实力、购买势力的人愿意到大城市,所以我想大城市要不要发展,是不是要限制特大型城市,这是需要思考的。城镇化还是指乡村、小城镇转化为城市,大概是这样的一个定义。

第五,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的开发企业,都要顺大势,造小势,最终赢得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发展。我们在北京的具体做法就是以自有土地为核心,积极参加北京的棚户区改造,发挥产业链协同的优势,促进各个产业链的发展。

金隅的水泥产业在全国是前10的,还有新型建材,包括屋面、墙面的材料,这在行业内都是领先的,我们的主业是房地产,房地产公司在全国十几个省市都在进行开发。我们的产业链除了开发之外,还持有,在北京持有最大量的不动产,这样也保障了企业持续发展。所以我们还要继续发挥优势,同时发展我们的商业地产。

作为我们的房地产开发,我要求我们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永远做好两个结构调整,第一是拿地的区域结构调整,看准了再拿地,第二是房屋的产品结构调整,包括你的户型等等。再一个就是好水快流,快规划、快开发、快建设、快销售。在不断地结构调整中,不断地用微观的结构调整顺应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这个企业就会不断地做强做大。

北京刚出了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指导意见,金隅也将会作为北京的国资国企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实行混合所有制。现在我们在香港上市,如果又回到上海上市,集团98%的资产都置入到上市公司当中,肯定要混合所有。在改革的大潮中!我们每一次的改革都促进了金隅的发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工业局变成了在市场上还享有一定知名度的,在国际国内两个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大型产业集团。最近金隅在全球的上市公司排行榜中位列1291位,在中国上市公司中排第91位,我们综合的排名在健在同行业中排名前三。

我们未来的目标就是通过改革和不断发展,使金隅集团进入世界500强,那就需要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在执行决策的时候,在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凝聚企业职工的时候,不断地开拓创新,不断地改革发展,最终实现4万名员工的金隅梦。我们十二五提出三个翻一番(销售翻一番、利润翻一番,资产翻一番),带动职工收入翻一番。通过这个三个翻一番带动一个翻一番,促进金隅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进入世界一流产业集团的行列。相信通过改革、发展,通过我们顺应大势,营造自身的发展之势,谨慎决策,高效执行,我们这个目标一定会实现,我也愿意和各位同仁们向着房地产行业更加美好的明天扬帆进发。

发稿:博鳌房地产论坛审校:劳蓉蓉

请发言时务必尊重网上道德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评论内容不代表观点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