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特稿 陈绮琦:DT时代印力的“e-INCITY”战略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15-08-06 22:19
评论
编者按:2015年,中国房地产值得记忆的年份,行业曾经的辉煌及骄傲正在改变,瞬间爆发的新概念、新思维、新元素不断与这个行业交集。但与此同时,房地产行业传统的开发、资本模式、商业业态却正面临着空前的失控与颠覆。所有人都在说着,要转型、跨界、突围,但前方是不是有清晰的方向?
8月11-14日,博鳌房地产论坛将在海南开启第十五周年大幕,观点新媒体继续推出“博鳌特稿”系列报道,对中国房地产行业及上下游全产业链的企业家、专家学者、政府协会人士、行业精英等,进行全方位的接触与访问,共同研判与交流“转变时期的中国房地产”。
观点网 在商圈混战的杭州城,银泰城是绝对的大佬,而西溪印象城则被称为是城西一个意外的成功。
古墩印象城之后,印力集团在杭州的第二个项目——西溪印象城已于2013年5月10日正式开业。“自开业至今,西溪印象城月均客流远超百万,客流量和销售额在杭州市场名列三甲。”印力集团市场部总经理陈绮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陈绮琦表示,为解决客流饱和及停车难问题,与现有购物中心一路之隔的西溪印象城二期正处施工中。待二期项目(体量9万平)开业后,西溪印象城总体量将达25万平方米,车库容量将增至4000辆。
在外界看来,西溪印象城的“意外成功”其中重要因素之一是因为其填补了杭州城西巨大的商业空白。而陈绮琦则认为,在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西溪印象城“主题+特色商业”的差异性定位模式,则是其能保持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点。
据了解,杭州西溪印象城的设计是将“生态西溪湿地”与“时尚潮流生活”相结合,在内外空间设计、主题业态规划、入驻品牌组合等细节上着重突出“生态+人文+艺术”的主题,实现差异性品牌竞争策略。
而在“互联网+”大浪潮下,电商对实体店的冲击,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购物中心的发展。对此,陈绮琦表示,电商的发展给购物中心带来的不仅是挑战,也是一种机遇。
“消费者原有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线上支付、线上到线下社交方式的流行在某种程度上也给购物中心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对购物中心来说,互联网+可解读为‘购物中心+互联网’的双赢模式。”
在此大背景下,印力集团一方面是根据市场变化和竞争情况,从融资、拿地、前期规划设计到后期招商运营执行差异化、精细化的产品开发策略,给合作伙伴提供良好的共赢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购物体验。
另外一方面,集团也结合了自身的产品特性和发展战略,建立适合自己的商业地产“e-INCITY”体系,目前已在宁波印象城、杭州西溪印象城上线试点。
陈绮琦指出,现阶段印力集团已经和腾讯、阿里巴巴、脸脸、万江龙等公司开始战略合作,积极“打造内循环,构建生态圈”,推进“e-INCITY”战略。
此外,谈及印力在杭州未来的发展计划,陈绮琦则透露称,去年位于杭州下沙的金沙印象城项目也已启动建设,该项目面积约17万平方米,属于购物中心加写字楼的复合业态,“未来将始终把类似杭州这种商业发展潜力深厚的市场作为重点考虑对象”。
以下为观点新媒体对印力集团总部市场总经理陈绮琦的专访实录:
观点新媒体:西溪印象城是印力集团在杭州的第二个“印象城”项目,能不能先介绍一下该项目的情况?
陈绮琦:杭州西溪印象城是总投资逾20亿元,总面积为25万平方米(一期+二期),是集购物中心、城市娱乐、湿地旅游等要素于一体的旗舰购物中心。
基于项目选址、内外空间景观设计、业态品牌规划等多方面考虑,西溪印象城将“生态西溪湿地”与“时尚潮流生活”相结合,并以“自然自在,时尚生活”为主题,成为中国含氧量最可观的购物中心,真正诠释了“出门西溪、入门印象”概念。
为配合周边湿地自然景观,美国凯里森建筑事务所以春、夏、秋、冬四季为创意概念装饰商场内部环境,伴随时间推移会变化出不同的环境效果,实现了内外景观有机互动。
业态品牌规划方面,西溪印象城充分考虑当地消费文化和消费习惯,用合理业态组合及优质品牌水平,满足当地市场和消费者需求。除众多国际潮流品牌首次入驻杭州外,逾50个知名餐饮品牌联手带来世界美食,而沃尔玛品质会员超市---山姆会员商店首次入驻浙江。
总的来说,杭州西溪印象城不仅在城西36平方公里的西溪湿地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填补了杭州这块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商业空白,同时更把杭州原有单一“旅游”经济转变成集“休闲、娱乐、购物、度假“为一体的复合经济发展模式。
自2013年5月开业至今,西溪印象城月均客流远超百万,客流量和销售额在杭州市场名列三甲。为解决客流饱和及停车难问题,与现有购物中心一路之隔的西溪印象城二期正处施工中。待西溪印象城二期项目开业后,二期体量达9万平方米,加上一期的总体量达25万平方米,车库容量将增至4000辆,届时其将成为杭州最大购物中心之一。
观点新媒体:相较于银泰城、大悦城等综合体项目,西溪印象城的定位有何不同?将如何脱颖而出?又是以什么样的载体呈现“体验感”这一元素?
陈绮琦:近几年,购物中心项目不断涌现,但由于在定位方面大同小异,大部分购物中心无法真正做到差异化竞争,这也是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在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时期,购物中心要保持核心竞争优势,就需要注重产品的“设计”与“服务”, 同时和当地的商业、人文环境相结合,真正实现差异化的定位。
这一次,杭州西溪印象城则是创新性地将“生态西溪湿地”与“时尚潮流生活”相结合,从内外空间设计、主题业态规划、入驻品牌组合等细节考虑,打造了以“生态+人文+艺术”为主题的精品购物中心。
上述定位是基于对当地消费者需求、人文商业环境、 购物中心功能设计等方面的考虑,充分实践了“主题+特色商业”的创新性、差异性定位模式。在未来,印力集团也将始终坚持这一开发策略,将购物中心开发与城市未来生活发展相结合,满足消费者对人文精神需求和舒适性购物体验的需要,实现差异性品牌竞争策略。
观点新媒体:据了解,开业2周年的西溪印象城开启了超长营业模式,且未来还将开启多店模式。那么,未来印象城还将在杭州哪些区域展开布局?有没有一个具体计划?
陈绮琦:目前印力集团正在全国积极寻找新的市场拓展机会,杭州作为长三角第二大经济城市,也一直是集团非常看重的商业市场,这也是我们连续布局古墩印象城、西溪印象城的原因。
2014年,位于杭州下沙的金沙印象城项目也已启动建设,该项目面积约17万平方米,属于购物中心加写字楼的复合业态,涵盖服饰零售、超市、影城、休闲娱乐、餐饮等商业形态。
未来,印力集团将始终把类似杭州这种商业发展潜力深厚的市场作为重点考虑对象。
观点新媒体:在“互联网+”的大浪潮下,电商对实体店的冲击,不可避免将会影响到购物中心的发展,您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又是如何应对的?
陈绮琦:电商的发展,给购物中心带来的不仅是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对传统零售业来说,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并不是完全颠覆了原有的传统行业,而是开拓了一片新的商业领域。
电商的出现,使商品在流通的各个环节都发生了变化,但无法产生最重要的消费者购物和社交体验,这正是购物中心行业的核心优势之一。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原有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线上支付、线上到线下社交方式的流行在某种程度上也给购物中心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而“互联网+”的内涵,对于购物中心来说,也可解读为“购物中心+互联网”的双赢模式。
对印力集团来说,一方面是根据市场变化和竞争情况,从融资、拿地、前期规划设计到后期招商运营执行差异化、精细化的产品开发策略,给合作伙伴提供良好的共赢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购物体验。
另外一方面,印力集团也结合了自身的产品特性和发展战略,建立适合自己的商业地产“e-INCITY”体系,目前已在宁波印象城、杭州西溪印象城上线试点。现阶段集团公司已经和腾讯、阿里巴巴、脸脸、万江龙等公司开始战略合作,积极“打造内循环,构建生态圈”,推进“e-INCITY”战略。
观点新媒体:能不能具体聊聊印力集团和万江龙合作打造的O2O购物平台模式?选择与万江龙合作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未来在“互联网+”方面会不会有进一步的动作?
陈绮琦:今天的互联网正从IT时代走向DT((Data Technology)时代,伴随“互联网+”浪潮,移动互联技术和思潮深度渗透和重塑线下实体商业,印力集团确立并践行了“e-INCITY 打造DT时代购物中心典范”的战略体系。
e-INCITY的体系本源在于联结一切,包括联结印象城与租户、消费者和服务、消费者与消费者、租户与租户,进而不断优化购物中心的服务流程和体验,让顾客形成口碑传播。
围绕着“打通内循环,构建生态圈”理念,e-INCITY建立自有系统平台,完成平台内循环,营销成果和大数据资产沉淀在自有平台上。以此为依托,我们的平台也是开放灵活的,与外部环境中的商业体互通合作,构建成强大的生态圈。
正是基于”打造内循环“的思路,我们选择与万江龙合作,建立印力集团的e-INCITY自有平台。万江龙公司作为国内少有的专业专注于商业地产O2O平台构建、资源整合的公司,无论是创始人前万达电商CEO龚义涛,还是其公司管理团队,对于印力集团的“e-INCITY”战略都能提供强有力支持。
e-INCITY的搭建基于商场的S2C运营场景,通过消费者端应用、商家营销工具、支付等,建立商场与租户及消费者的联结,提供更符合消费者当下需求的吃喝玩乐购服务;并通过掌控顾客特征、消费偏好和行为等数据,助力租户的销售业绩,进而不断优化运营细节提升坪效。
目前,印力集团已在e-INCITY平台中实践了“万物互联的生态圈会员体系”“S2C 服务与体验升级”“智能核销和支付”以及多种相关的营销创举,例如借助微信摇周边接口,开发我们自己的礼券系统,即发券、核销、数据采集都在我们自己的平台上完成,开展“摇一摇”营销活动。
沈建光股市保卫战,我们输不起
胡志刚深圳房价狂飙喜哉?忧哉?
7月签约销售96亿 保利地产广州首试社区养老
2015-08-09
博鳌特稿 陈风杨:莱蒙国际未来更精彩
2015-08-09
博鳌特稿 骆煜:中农国信的优势就是资本和资源
2015-08-09
博鳌特稿 曾标志:新常态下突围发展才是未来房企生存之道
2015-08-09
博鳌特稿 爱美家:简单智能生活倡导者
2015-08-09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