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佑地产:金九供应创新高,难掩成色不足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12-10-08 16:05

今年九月的楼市虽然相比去年同期的低谷有了很大改观,但其金九成色依然严重不足,成交量仅略高于8月水平,并且低于7月水平。

  2012年9月,全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81.0万平方米,环比上涨1.0%,同比上涨42.3%;新增供应面积为127.1万平方米,环比上涨41.2%,同比上涨1.4%;成交均价为21696元/平方米,环比下跌4.2%,同比下跌4.2%。今年九月的楼市虽然相比去年同期的低谷有了很大改观,但其金九成色依然严重不足,成交量仅略高于8月水平,并且低于7月水平。

  9月楼市的一大显著特点就是刚需成交的抬头,经过长时间的观望,部分蓄积已久的刚性需求在金九得到释放。9月全市单价2万元以下的商品住宅成交面积达到48.9万平方米,相比8月上涨9.7%,成交榜前十中,单价2万元以下的楼盘占据8席,其中单价1.5万元以下的楼盘占到了排行榜的半壁江山。其中位于南汇周康的小上海新城凭借1.45万元/平方米的低价,在9月售出200余套房源,位居全市之首;金山的格兰华庭项目单价仅0.75万元,是近年来沪上罕见的低价盘,也同样跻身成交榜前十之列。受此影响,全市均价自今年2月以来首次跌破了2.2万元大关。

  相比刚需的抬头,中高端市场则延续了8月中下旬以来的颓势,9月全市单价3万元以上的中高端楼盘成交量为15.5万平方米,相比8月进一步下跌7.2%。由于6、7月份,中高端楼盘的成交量一直处于高位,在限购政策未有放松的情况下,这无疑大量消耗了有限的中高端客源,致使8、9月中高端市场后劲不足,逐渐陷入低谷。

  从新增供应情况来看,开发商对于金九银十的热情不可谓不高,127.1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量,是自2011年1月以来的月度供应最高点,其中,满足刚性需求的外围公寓占据了91.5万平方米。但是供应量的大增却未能拉动成交量的上涨,整个9月,全市商品住宅的批售比高达1.57:1,这也直接导致了9月全市库存量再度突破千万平米大关。

  德佑地产研究主任陆骑麟表示:9月确实有部分项目通过以价换量措施获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如排名前列的小上海新城、长泰东郊御园等。不过,这样的项目毕竟仍是少数。随着上半年成交情况的好转,开发商的资金链普遍得到缓解,部分房企的地方公司甚至已经提前完成了全年销售目标,开发商降价压力因此骤减,缩小优惠幅度、甚至上调价格的行为屡见不鲜。而目前市场的主力--刚性需求恰恰对于价格十分敏感,这些行为很容易令其陷入观望,阻碍了成交量的上涨。此外,限购收紧、房贷利率优惠减少等措施也对成交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黄金周概念弱化

  紧接着金九而来的十一黄金周楼市并未有所改观,整个黄金周期间(10月1日-7日),全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仅为7.7万平方米,虽然相比去年同期大涨73.4%,但依然是06年以来,成交量第二低的十一黄金周。即便排除停止网签的10月1-3日,仅以4-7日四天计算,其日均成交量也仅为1.9万平米,大大低于今年8月日均2.7万平米的成交水平。自去年调控政策出台以来,季节性因素对楼市的影响已经被大大削弱,楼市成交已被政策和价格因素所主导,"黄金周"的概念因此被严重弱化。

  尽管成交低迷,但刚需依然是十一黄金周的成交主力,黄金周成交量最大的楼盘是闵行颛桥的金铭文博水景苑,该项目虽然单价达到2万元,但由于其房源面积普遍在90平米以下,还包括不少50-80平米的小户型房源,总价较低,并且临近颛桥地铁站,因此在黄金周售出102套房源。而排名其后的华钜御庭、保利天鹅语苑、星河景苑、星尚湾名邸等楼盘,均是单价1.5万元以下的刚需楼盘。

  今年的十一房展会虽然声势空前浩大,在浦西、浦东"双馆齐下",但是终究难以避免"雷声大,雨点小"的结局。优惠幅度不足的问题,在房展会上同样突出,不少楼盘仅仅打出了97、98折的象征性优惠,报高价再打折的情况也不在少数,因此很难对楼市成交产生实际的拉动作用。近年来的房展会,开发商的宣传推广功能逐步加强,但实际成交的功能却日渐减弱。随着营销样式的多样化,以及精准营销模式的产生,传统的房展会模式在实际销售中所能起的作用正变得越来越有限。

发稿:德佑地产审校:杨晓敏

请发言时务必尊重网上道德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评论内容不代表观点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