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陈小丽 对于媒体追问的楼市政策以及房价走势问题,任志强每每都会怒目相向:“这个你得问政府,问温总理,你问我是错的。”但是,在记者们的轮番追问下,任志强一般都还是会开口。
这成为了任志强发表楼市意见的窗口。在任志强看来,政府一直在强调政策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所以开发商也一直在防着各种不确定性,防着政府采取灵活性的政策。而对于政府临时或者不得不采取的措施,开发商应该响应政府的号召,适度降低房子的价格。
任志强借用了一个煮饺子的说法调侃政策,“甚至可以往里头倒凉水,倒多了,他就不开了。但是,你不能倒凉水的时候,你还让它开着,那它就会倒更多凉水。你与其希望他倒更多凉水,不如我们给人家一个面子,不要让他再出台更多的政策”。
但任志强始终坚持“从没说过房价要降”的观点,在其看来,从市场角度分析以及从供需方面而言,没有降价的可能,任志强调指出,最近几个月其建议开发商降价,主要是基于“为了给政府一点面子要降一点”。
以下是任志强在2010博鳌房地产论坛期间,就当下楼市的热点问题接受观点新媒体及相关媒体的采访实录:
问题:2010博鳌房地产论坛的主题是“新政下的中国房地产”,您对一系列新政下的楼市变化如何评价?
任志强:住建部不已经说基本上达到目的了吗?这不是我的评价,是政府的评价,我们没有权利去评价政府的做法,我们认为这些政策都是好的政策。所有的人都认为大概跟货币有关系,为什么会跟货币会产生关系呢?今年五月份提到一点,国十条出台以后,才会注重汇率。去年,要是注重汇率,今天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去年,你要没有这个几万亿的信贷,可能也没有这个结果。所以,如果你真的认为这是一个货币问题,可是解决的办法不是以货币来解决的,他一定不是一个好的手段。可能就是一个临时,或者必要,或者说不得不采取的一个措施,这是有好处的。所以,正因为你不得不的办法,所以我才说我们应该响应政府的号召,适度降低房子价格。但是,从理论上,从逻辑上来讲,降低房子价格没有任何意义。他只是为了满足社会和谐的需要,我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去北京“长阳”地区万科的地盘,他就能够迅速的卖掉,一天就抢光了,原因是什么?就是价格降低了,但是,我们可以想一想,他的价格降低以后,老百姓买第二套房没有,无非是这一批老百姓占了便宜。因为,掉过头来以后,他明年就可以用更高的价格卖给市场。对市场来说,不等于价格就降下来,没有用。
问题:开发商降价,能解决问题吗?
任志强:没有用,用这种办法去解决问题,不同于用货币的角度和其他的角度去解决问题,试图用一手房房价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没有用。你现在解决了二手房的价格问题了,没有用。当然,你用行政命令的办法,或者你把大门关上的话,大家一定无路可走。你用这个办法选择你政策的正确性,我觉得不一定,应该不能解决问题。如果我们的货币总量仍然在不断加大的话,那可能货币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周其仁先生讲得非常清楚,我们不是土地的问题在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不是人均总量在土地上贫穷得不得了。就是从耕地上来说,我们实际上人均占有率比较低的。但是,从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人来统计,我们排在一百多位,前面一百多个国家比我们更紧张。大家知道的新加坡是不是比我们更紧张,日本是不是比我们紧张,不管是耕地还是什么都很紧张。但是,人家人均GDP很好,生活比我们好多了。那么,我们实际上完全不是叫资源被迫性的约束,我们完全有更好的办法去解决,还是制度性问题。不从制度问题上解决,不从货币上去解决,希望房价打下去有点想当然。短期时间可能实现,所以樊纲先生用了一个,短期之内的波动和长期的一个看好,两个词来解释。短期这个问题确实得看政府,长期可能永远是争市场。因为政府如果长期违背市场规律的话,他就会非常痛苦。所以,只能说短期为了调整,在这个浪高浪低的一个过程,可以采取一些行政措施去调节,但是你不能永远去跟大环境搏斗,非常简单的一个道理。
问题:现在很多开发商都选择降价,并且预测下半年市场可能也会降,您觉得呢?
任志强:不是现在降,早就降了。短期政府老在那打,政府要把贷款一刀切死了,都不贷款,他怎么不降,这不是很明摆着的事吗,这个不是经济学,政府的行动干预不要把他当成经济学,经济学没有这样干的。但从长期来看,房价不会降。
问题:那您预测是否还有调整的时间?
任志强:这个你得问政府,问温总理,他要说,他下一步要把贷款都卡了,就一套房也不给你贷款了,你看你会怎么样,你得问他,你问我是错的。
我们只能从市场角度出发,但是我们绝不会从行政角度出发,行政角度出发的话,我们做不了决定,我们不知道他想干嘛。温总理一直在强调灵活性不确定性。什么叫不确定性,我们也是防着不确定性,他说灵活性,不知道他会采取什么灵活政策,我们也得防着他采取灵活性政策,很难判断。
问题:对于之前出台的楼市新政,您建议继续实行还是有所调整?
任志强:继续执行没有什么问题,不执行就更错了。我们国家从来都是一年调一次政策,没到一年的时候就别着急。今年已经调了两次了,国11条和国10条已经调了两次了,还嫌调得少?一到七月份已经出台了19个文件,你还调得少,还想接着调?
问题:之前您一直说房价要上涨,但是最近这几个月,您却建议开发商降价。你觉得降价是一个短期性的行为,还是应对市场的这个需求呢?
任志强:我从来没说过房价要降,我写的博客是很清楚的。为了给政府一点面子要降一点。从长期的历史,或者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或者说从市场角度分析,从供需来说,没有降价的可能,你有没有这么多的货币政策,怎么会有降价的可能。我用了一个煮饺子的说法,就是甚至可以往里头倒凉水,倒多了,他就不开了。但是,你不能倒凉水的时候,你还让它开着,那它就会倒更多凉水。你与其希望他倒更多凉水,不如我们给人家一个面子,不要让他再出台更多的政策。就像万科这次给了政府面子了,他用很低的价格把他的楼盘很快的卖掉,他一天卖了800多套。
问题:一天就卖800多套,说明什么问题?
任志强:这一期只有这么多,但是,800多套最后进入市场的时候,也有可以所有人都可以把他转手卖掉。当然,有人需要去住,我说的是绝对情况下来讲。他并没有解决到最终价格是普遍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这个合理的价格。所以,他还会在二手房转移的时候,还会说我赚钱了。那么,最后养成一个社会的心理,就是大家排队就是为了多赚钱,而不是为了解决住房。因为,你没有创造因为个合理的定价机制,这是我们担心的。可能今天大家看到的这个价格,在各种各样的被动环境下,或者说非正常的干预之下,他出现了一个下滑也好,不再上涨也好,但是以后不一样。长远上,没有从机制上解决问题,土地问题没有解决,货币问题没有解决,内部问题没有解决,供需问题没有解决,还有一大堆问题没有解决,以后怎么办?
问题:那您觉得下半年这种被迫降价方式还会继续延续下去吗?
任志强:我想会,没有看到政策需要变化的条件。一般可能到明年的某个时间才开始有新的准备,因为我们连续十年都是这样,所以,只有对宏观经济产生一些不良影响的时候,才会对市场采取一个政府认为合理的一种调整。至于新的政策是不是符合于市场,我们也不知道,但是至少可能他会用,我们08年采用的是地方政策先动,然后中央政府才动。这样的话,就选出一个地方差别,因为不是所有的政府都需要动,也不是说政府所有的地区的这个价格都需要,都不能够调整,因为有些地方确实供过于求,有些地方是供不应求。所以,地方政策常常弥补的就是中央政策遇到区域的差别,他可能更侧重于国内一个不平衡发展的一个特点,因为我们国家太大了。有的地区在上的时候,有的地区在降,有的地区在涨的时候,有的地区在落。不同的病人中,一种药方,大家常常吃这种药一定会出现很多问题。
问题:以北京城市为例,您觉得价格调整的空间会有多大呢?
任志强:北京为什么要调整,这个调整完了以后结果就是所有的人都北京来了。北京肯定容不下来了,北京现在规划大概有已经要从现在的1900多万人调到2500万,再调整到5千万。我们没有办法去管行政命令,老百姓管不了,老百姓只能管自我选择。只要到政策结构出现问题之后,应该是大家用脚去命令。
问题:华远地产在海南会拿地做项目吗?
任志强:我不会,海南如果都这么去拉投资的话,海南就疯了,现在整个全岛的供应量还不够一个公司开发。就像万科一个人就占了400多亿,全年下来800多亿,你让万科都来的话,全都要死。地方政府不希望这样,这是个愚蠢的做法。
问题:是不是二、三线的城市发展空间会更大一些?
任志强:二、三线城市看你用什么来发展了。你什么都没有,你靠什么发展,因为有一点才能靠发展。比如说交通,二、三线城市太多了。
问题:您现在关注的二、三线城市是哪一个呢?
任志强:我都不关心,我只关心宏观。具体到某一个城市,除非我在那个城市有项目,因为你关心不过来,中国城市太多了。一百多个,两百多个,二、三线城市要都算进来的话,都有将近180个城市。我们超过160万以上的人口的县城,大概是270多个,你怎么能关心过来,你一周得要看多少数据呀,每个人只能关心自己的重点。每个企业的战略不一样,所以你不能去邀请所有企业都去关心。一些二三线城市也许有人会关心,比如说万科,但我们不关心。
问题:任总,新政出台百日有余,像广州,上海一些城市,整体成交开始有所释放了,您怎么看待目前这种状况?
任志强:现在即使在涨,确实七月底有一些恢复,恢复了有什么用,库存还是在加大。恢复的速度没有库存的速度加大,还是竞争越来越激烈,最后差距会越来越大。
问题:是否可以这样理解,9、10月份成交量会降下来,供应量会提高?
任志强:本来供应量就提高,去年九月份之后,大部分确实是增长了,今年周期就应该是在这时候推出来,今年九月份以后供应量会迅速加大,没有调控也会加大。因为去年前期指标已经表明了,不懂的人才觉得好像如何如何,懂得的人都知道。
问题:您对那些开发商拿高价地王怎么看?
任志强:我没觉得他们拿高价地王,你们什么依据说人家拿高价地王,今年的土地还是上涨的。现在的土地市场就没有冷静,上个月20个城市的数据是4100多块钱,比去年的3700多块钱住宅价高出不止10%。
个别城市流拍,是地方政府的期望值太高了,你把地摆到那么高,高到天上去了,当然流拍了,那不表示多数城市的情况。
问题:之前陈淮主任认为,未来20年中国城镇的住房一半以上得拆了重建,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任志强:因为计划经济的时候让我们的房子盖得又破又小,然后有一个是市场问题,媒体一报道就是这是浪费,为什么就拆了,你不看旧得多破。老说人家英国多少年,美国多少年,确实,人家是市场经济盖的,一百年以前就是以市场经济盖的。这样盖的想大就大,想小就小。中国前50年是分配制,告诉你房子只能盖这么小,不能盖大。这个基础就奠定了你房子一定要不断的拆,因为这个基础太差了。
我们应该说95年以后盖的房子都没有什么问题,80年代以后盖的房子,质量上,结构上也都没有问题,我们可以放70年,80年都没有问题,一百年都没问题,但是他的格局很差,设计很差。比如说,我们80,81年后的图纸,现在已经都开始拆掉。那时的标准就是,一居是不能大于40平米,最高是39平米;两居室不能大于60,最高59平米。现在已经不适合需求了,因为没有厅,没有卫生间,不能叫卫生间,只能叫厕所,大部分图纸的标准是0.9平米,然后厨房平均是4平米到4.5平米,无法再用了,冰箱装不进去了,不是因为它质量达不到,而是它站在最好的城市位置上,最繁华的大街旁边,设计质量是最差的,没有人性化需求,不符合居住标准,可不还得有一些要拆了吗。
纽约平均68年的楼龄,但是没有经过改造的大概不到5%,95%的楼都经过改造,可是他的结构很好,他可以改造,随便改造。中国的不行,中国的那个砖头结构一改不就塌了吗,所以你只能把它拆了才能改造,对吧。那个小厨房,小卫生间都是结构墙,你要想改造扩大,你扩大不了,人家都是非结构墙,所以人家随便改,英国很多都是把三套房合并成一套房,两套房合并成一套房,中国改不了,所以他还得拆了,对吧。
50年代初期的时候,56年末,赫鲁晓夫当政的时候也一样。当时的苏联人都住在二战之后的破房子里,盖了这么一大堆破房子,和我们计划经济时候盖的那个小房子是一模一样,现在到莫斯科去看基本都拆了。为什么都拆了,因为他适合现在人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条件了。没办法,你的生活标准高了,你可能穿一个好的衣服,你这么烂的衣服你不穿了,就这么简单。所以,那么不要一直想着为什么我们盖的房子非要坚持说不能拆。
问题:那么拆迁会不会导致地价上涨?
任志强:拆迁导致地价上涨是一个福音,穷人不就富了吗。拆迁又不能迁,所以拆迁户不都改造了嘛,不都提高生活水平了吗,有什么不对吗?现在拆迁大部分拆迁破房子,有几个是拆了好房子的。
问题:之前华远关于两块保障房项目地块因为没有经验没有中标,那么,今后还会继续竞标吗?
任志强:这个是政府的事情,跟我没关系,你怎么知道我以前没盖保障房。我以前跟华远没分家那个时候我盖的保障房多得去了。只是中国比较僵硬的认为你换了一个公司的名字就不行了,历史就不算了。你不能因此就认为我没盖过,你不了解历史。
问题:现在很多开发商现在都开发那种中小户型,90平米以下的。如果长期这样下来的话会不会产生一些影响?
任志强:你不能说是开发商,这跟开发商没有什么关系。要没有90/70的话,大家不会这么干,应该说政府非让他们干,出了问题以后接着拆,政府愿意让他拆,你就得接着拆。我们想不干能行吗,你看最近出了一个什么法,说这个户型不合格,说超过90/70的标准,让他拆了重建,是政府让他拼命干的坏事,他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未来发展的结果,可能大家是要住大房子,因为老母亲要搁在一块住。但是我们的房子考虑的不是,考虑的仍然当前是做小,做小家庭户型。
问题:缩小到多少呢?
任志强:现在缩小家庭户型,实际上都是用旧房子,可是我们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用旧房子,一结婚就好像旧房子不能结婚,逼着政府没办法,就让新房子都去结婚了。原来那些旧房子,小房子没人去住呀,没办法。
别以为大房子有多少,全国都算起来,大于一百米的房子不到20%,北京大于一百米的房子不到17%,大家都说上海房子大,其实上海是全国那个户型所排在倒数第五位的,平均面积只有66.1平米。上海有700万套鸽子楼,就是文革以前,或者早期盖的那种小房子。现在大概只拆了200万套,还有400多万套。你们以为这些房子不拆,这400多万套最后都得拆了。本来应该是这400多万套的人搬到新建的大房子里去,然后把这个小房子去这个小家庭。不去呀,年轻人不愿意去住那个鸽子楼,所以就只能逼着政府新房子盖小。如果是在完全市场化的时候,怎么会是这种情况呢。完全市场化就不听政府的,就没有这种,他会自我调节,就逼着那些人去住那些小房子,然后新建的是大房子,这样的话就不会拆来拆去的,非常简单的道理,我们不行。我们年轻人已经被政府捧得就是非要住一个又大又好的房子才娶。
问题:现在农民这么多,如果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大的话,接下来政府应该怎么做?
任志强:你有能力加大吗,你没有能力加大,我们想一天之内都把它解决,你解决得了吗。老忘了一个基础,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你以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你要想把城市化迅速提高,怎么提高得了,我们一年能提高1个点到1.5个点已经很好了。从96年开始,大概每年有2100万到2400万人口进城,这段时间是最高速,现在已经降到了1200万至1400万左右。你没有这么多能力,你不改善土地制度,就那点地,你挤得出吗,挤不出来。
所以,等着看三五规划吧,可能每年仍然是一个点,他都不敢提高。因为一个点的话,还有25年到30年,才能基本解决城乡结构相对合理的一种条件,早着呢。所以,从长期看,不管是任何一个人,都会说房地产是看好的。但是短期谁也不知道,就是短期不知道温总理要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