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

观点时评 >

>

>

正文

观点时评:险资开闸 也许只是一场空欢喜
作者: 邓敏华     时间: 2010-08-05 22:09:31    来源: [ 观点网 ]

险资的“远水”不能救房地产调控的“近火”,所谓保监会的松绑,也许只是一场空欢喜。

  观点网 邓敏华 8月5日,传闻已久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终于出台,被调控围得密不透风的房地产似乎感受到了一丝凉风。

  按照新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保险资金被允许投资于不动产等领域,其中,投资于不动产的账面余额不高于该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10%;投资于不动产相关金融产品的账面余额,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3%,两项合计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10%。

  开发商应该感到高兴的是,办法规定的险资投资不动产比例符合此前业界的预期,将会对楼市掀起一股积极地旋风。

  或许很多人会感到惊异,在当下调控是继续收紧还是放松的十字路口,房地产行业的两个重要部门的态度却大相径庭——国土部手拽着囤地黑名单唱黑脸,而保监会却给险资松绑唱红脸。

  特别是在房企融资问题上面,国土部唱黑脸由来已久。为了扼住开发商的命门,不仅是股权融资需要国土部的审核,近日更有消息称,国土部拟定的囤地开发商黑名单已移交银监会,希望银监会能对囤地的开发商“酌情处理”。

  但实际上,险资被准许投资不动产等领域,并不一定会让重压之下房地产松一口气。

  早前就有消息,保监会将要唱房地产调控的“反调”,对险资投资房地产松绑,给重压的房地产调控“减负”。对此,观点新媒体采访了业内两位知名人士,两人士均直言,目前险资要进入房地产决非易事。

  仔细阅读一下保监会的规定便知,保险资金不能投资不具有稳定现金流回报预期或者资产增值价值、高污染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的企业股权和不动产;以及直接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以及中国保监会禁止的其他投资行为。

  一位业内人士也指出,保险资金主要投资的对象是商业地产,对于住宅类,保险企业不会像普通投资者一样去直接投资,而投更倾向于股权投资或产业基金的形式。此次提高投资比例对住宅类不动产可能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对商业地产的影响是积极的。

  实际上,在开发商的命门信贷上,特别在针对购房者的信贷上,并没有放松的趋势,反而是越来越严,一向“见风使舵”的银行更是频频表态。

  在7月中旬,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就指出,银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面临多方面挑战,特别是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过剩产能等领域的风险值得关注。

  日前,更有消息指出,银监会建议各家商业银行暂停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的第三套房贷。同时,商业银行根据“国十条”规定,可自主决定是否暂停其他地区的第三套房贷。对于未叫停的地区,第三套房的首付要提高至6成、利率上浮50%。另有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的人士证实,该行已于本周开始暂停发放第三套房贷。

  目前为止,并没有实质的松动的政策出台,而此次保险投资不动产办法的出台,并不能判断为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性底部已经到来。

  险资的“远水”不能救房地产调控的“近火”,所谓保监会的松绑,也许只是一场空欢喜。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