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相关人士透露,目前二三线城市的刚性需求非常旺盛,而恒大亦准备加速和扩大在二线城市及较繁荣的三线城市的扩张。
观点网 梁嘉欣 上市之后的恒大从未掩饰扩张的野心。日前,恒大两地分公司高调宣布高薪揽才计划,迈开了恒大在二三线超常扩张的步伐。
高薪揽才
7月26日,恒大地产成都分公司在报纸上刊登整版套红招聘广告,招聘地产行业经营、管理和研发的中高层次人才,这是恒大进入四川以来的最大规模招聘计划。
在这次招聘计划中,恒大使出高薪战术,“明码实价”地标明各职位的月薪,“挑战!年薪20万”的大字抢足眼球。恒大标出的各类职位月薪都是1万元起,经理级别的月薪是17500元起,副经理为12300元起,最高职位物业公司总经理,每月3万元起,而一般工作人员的月薪也有5000元起。
跟“八五折”一样,该次薪水标价是恒大公司全国的统一标准。据恒大相关负责人透露,所标明的工资仅为基本的税前工资,并不包括奖金与福利。
受新政调控影响,今年地产业人员流失率超过两成,佳兆业、合生创展、金地、碧桂园等房企相继出现人员“大地震”,恒大如此高薪吸纳人才,被业界视为这是恒大为下一轮房地产行业的恢复和扩张储备人才做准备。
对此,恒大并不讳言。据恒大相关人士透露,目前二三线城市的刚性需求非常旺盛,而恒大亦准备加速和扩大在二线城市及较繁荣的三线城市的扩张,这需要一定量的人才储备。
除了成都以外,目前恒大在合肥、重庆、太原、长春、长沙等地均有进行大规模的招聘计划。有数据显示,伴随着急速扩张,目前恒大集团的总人数已从年初的10000人飙至目前的13000人。
如此大规模膨胀,恒大的人力成本恐怕也将跟着水涨船高。尽管对地产公司而言,人力成本在总成本的比例中最多也只占5%,恒大方面表示,目前恒大的人力成本在财务的可控范围内,即便成本增加,也不会对资金造成太大的影响。
如果不是迫于市场人才紧俏的压力,也许恒大不会走高薪揽才这一步。
尽管恒大已经是全国进入二三线城市最多的开发商之一,但时下二三线城市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人力需求非常旺盛。业内人士称,现在是在有限的市场去争夺无限空间的人力,加上在一线城市稍有所称的房地产专业人员,由于在当地已有事业和家庭,不会轻易跑到二三线城市,高薪策略是必然的选择。
相对而言,万科近期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万科“千里马计划”,要与万科竞争,恒大的压力显然不小。
不难发现,恒大所招聘的人员主要以营销和市场人员为主,与重在建筑规划和产品打造的万科相比,恒大的市场人员都是跟着项目走,自然而然人员流动率较万科高得多,要想留住人才,不高薪不行。
超常扩张
每一次招聘计划的高调推出,都预示着恒大的扩张之路又将迈前一步。就以此次成都招聘为例,一切皆因近期恒大在成都有多个项目上马,所招聘的人员主要为新项目和公司的扩张做准备。
而7月19日的合肥招聘,也是与恒大拟在淮北拿地扩张有关。长春、济南、兰州,这几个恒大曾高调宣布招聘的区域,这些城市均是是恒大上半年的拿地重点区域。
随着调控的深入,土地市场的冷清成了恒大眼中拓展土地的良好时机,自认现金充足的恒大也在加大了圈地的步伐,“到了2011年,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恒大总裁夏海钧曾这样表示。
于是乎,进入炎热的7月,恒大的拿地热情也开始高涨,前后共斥资约14亿元分别于天津、太原购入了土地。
当然,在大肆攻城掠地的同时,恒大也抢闸当了回降价先锋,全国推行八五折降价促销。降价促销的结果是,在大多数房企的销售业绩均低于预期之时,恒大连续两月的销售逆势上涨。恒大显然没有想得很简单,在迅速回笼资金的同时,恒大还希望借此扩大市场占有率、加速资源整合,并伺机兼并一些中小企业。
虽然恒大“从来没想过要去超过万科”,但其400亿的销售目标足以证明恒大的扩张野心,恒大地产副主席夏海钧表示,“我还是留了“活口”,就是400亿元以上。”据称,恒大密谋利用这一次市场调整冲击国内销售榜的“头把交椅”。
促销降价确实是快速回笼资金的好方式。业内人士指出,恒大在于肯降价,肯用性价比去打动市场,不会“吊高来卖”因此恒大不存在销售问题。截至6月30日,恒大销售209.8亿元,已经完成今年销售目标的58%,截至6月30日,恒大手头现金为210.4亿港币。
虽持有210亿元的现金,但这并不意味着恒大就能高枕无忧了。目前,恒大还有不少未付清的地价款,债务压力同样很重。今年1月,恒大地产首次发行总额7.5亿美元的优先票据,4月,恒大再向华人置业及其主席刘銮雄追加发行6亿美元的高息债。两次融资发债都创下赴港上市的内房股企业发债新高。
这一切,让人不禁想起了曾经的顺驰,因为没有把握好房地产企业极限的扩张速度和节奏,顺驰过早地从这个市场中消失了。超速扩张带来的负债率直线上升,是顺驰落败的主因。
“对于房地产这样一个重资产、低周转的行业,一次性的股权融资,仅能支持2-~3年的超速增长。而以国内房地产上市公司0.3倍的平均资产周转率计,企业要想获得10%的收入增长,就需要30%的资产扩张。资产的扩张在融资约束下,意味着负债的增长,但企业的负债能力并不是无限的。”分析人士表示。
截止2009年底,“土储王”恒大在25个城市拥有57个项目,土地储备高达5497.6万平方米,至少未来10年,恒大无需担忧“柴米”。
一名熟悉恒大的广州业内人士指出,虽然类似于恒大这样的大型房企在拿地融资方面具有较高的优势,但在调控期内,这些优势也有可能变成其劣势,当债务缠身一起施压,房企很可能因此陷入顺驰式的危机。
2004年,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曾就顺驰的高速扩张提出建议,“发展规模要控制,弓不要拉得太满,好比7个锅盖要盖10口锅,现金流不可太吃紧。”
这恐怕也应该是恒大应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