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邓敏华 在政策的导向下,薄利的保障房项目也日益成为房企的新宠。上周末,绿城副董事长罗钊明在公开场合透露,绿城将投资10亿元参与沈阳的一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该项目总建筑面积为50万平方米,建成后的售价大约为2750元每平方米,地块的单价占到了房价的三分一,建成后可收到大约13亿元的款项,预计利润大约会在3%左右。
对于项目平均利润率达到29%的绿城而言,参与保障房建设似乎是个难以理解的动作。“公司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并不赚钱,参与保障性住房主要是企业的社会责任的考虑”,一名绿城管理层人士对观点新媒体表示。显然这样的答案并不能让人信服,究竟其中隐藏着怎样的隐形利益?
“大多数企业参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更多是政府公关需要,通过包揽保障房项目,可以方便获得获得更多的经营性用地”,一名熟悉保障房运作的行业人士对观点新媒体表示。
该分析对于绿城而言,似乎有理有据。因为在沈阳,绿城除了承包了这个50万平方米的保障房项目外,还参与建设了沈阳的全运村项目,计划未来在沈阳投资300亿元用于项目开发。
但事实上,这种常规的运作模式并不新鲜。按照绿城副董事长罗钊明的另一个解释,尽管保障性住房的利润率比较低,但是绿城投资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投资额比较小,回收周期快,风险也比较低,投资比较安全。
对于擅于高端住宅运作的绿城而言,保障房项目虽然不及豪宅的高利润,但从项目运作安全性这方面考虑,保障房建设显然是个不错的选择。
鲜为人知的是,绿城参与中低端项目建设也并非第一次。早前几年,绿城在杭州西骆家庄村、五联村改造项目中也承包了大量的安置房代建项目,并获得了成功。在香港上市的内地房企中,绿城还是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最多的房企,其在建的的保障性住房达到238万平方米,占其总开工量的5-8%。截止目前,绿城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的建筑面积也超过了250万平方米。
在今年国家政策明显倾向于保障房之后,参与保障房建设显然是企业度过市场波动期最安全的一种选择。根据住建部的表态,今年中央已经下拨了600亿元资金参建保障房。而在全国范围内,3年内也将投资9000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为了防止保障性住房的“跳票”现象,住建部甚至已经与各地地方政府签订了军令状。
对于绿城而言,选择保障房可能还有另外一个迫不得已的考虑。今年新政过后,绿城的高端住宅路线明显受到了市场低迷的影响,旗下多个高端项目销售处于呆滞的状态。
绿城一名高管透露,绿城将成立一个专门负责保障房建设的公司,绿城将致力于成为全国最大的保障房建设企业之一。
事实上,不仅是绿城,包括万科之内的不少标杆性房企也都在寻求在保障房建设的大蛋糕上分一杯羹。万科更是将保障性住房项目当做是其住宅产业化的试验田。
万科总裁郁亮早前透露,“今年北京万科的竣工面积里就将有1/3的房子是保障性住房,现在我们更愿意主动去跟政府谈做纯保障性住房的事情。”根据万科的目标,今年万科将以产业化的方式建设10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
“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大,进度要求快,套型结构设计易于标准化,同时节能环保要求较高,适合产业化方式建造。”郁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