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王石的遗憾与闹心的地王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10-01-28 03:14

  尽管2009年的销售让不少房企笑开了花,但对于手握地王项目的企业而言,风险似乎压过了信心。

  去年联手中海、保利仍与255亿“中国地王”擦肩而过,让此前一直声明“不拿地王”的万科,继续保持了其高调的承诺。

  据说,万科董事长王石在万科年会上,专门针对未能拿下项目的遗憾,发表了一番“感言”。

  王石的“感言”有马后炮的嫌疑,但目前看来,这些去年在企业眼里堪称“囊中宝”的大大小小地王,今年似乎变成了棘手的“掌中钉”。

  “国十一条”的出台揭开了政府今年在宏观调控上对“地王”的打击。金融分析家杜丽虹女士在解读国十一条的时候便已经给拿过地王的企业敲了警钟:如果2010年房市调整,在2009年最为激进的一批企业将面临考验。花几十亿元购买土地,等开发后再卖就是二、三年后的事情,只要做了买地的决策,就被困在这里二、三年,没有太多的灵活性,当市场发生转折的时候,很多地产企业是没有应对能力的。很多的危机是在高峰期埋下的,地产企业如果赌政策和投机的时候,不要忘记灵活性要比个人购房者小得多。

  但显然这样的警示并无多少效果。随着一系列有关收紧信贷、打击闲置土地的“通知”下发,地王的“后遗症”随着业界对后市未见看好的形势下,愈发地放大。

  如今,大龙地产重新成为关注的焦点,但人们不再惊愕于其50.5亿夺下北京双料地王,抑或质疑这家央企的财务状况,而是对地王的闹心,导致大龙欠款而被暂停拿地资格,颇有感慨。

  闹心的地王不仅让房企提高了开发风险,也让房企的资金链感受到了压力。

  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动用财务杠杆,寻求新一轮融资来平衡在政策转向后地王带来的麻烦。

  囊括亚运城地王项目的雅居乐签订了1.25亿美元为期三年的定期贷款;刚以40.4亿摘获青岛地王的绿城则再次选择携手信托机构。

  而随着银行信贷资金的收紧,房地产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受压。尽管2009年的销售让不少房企笑开了花,但对于手握地王项目的企业而言,风险似乎压过了信心。

  恒隆地产主席陈启宗曾经毫不顾忌的直言:凡是买了地王的,大半都是后悔的,历史证明他们都是傻瓜。

  反观万科,尽管一直想在一线城市物色良地,但胜利的号角声,却屡屡在关键时刻戛然而止。

  地王曾经的疯狂,如今的闹心,对于万科而言,是否就是塞翁失马呢?

发稿:见习编辑 周静怡审校:0

请发言时务必尊重网上道德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评论内容不代表观点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