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观点论坛中国行_2009年度论坛 - 不确定经济走势下的房地产
财记侃世界:黄光裕定罪之谜

  ——《黄光裕真相》作者李德林谈黄光裕案

  岁末年至,已经侦办超过一年时间的国美前董事局主席黄光裕案再起波澜。就在媒体纷纷关注该案历经两次退补侦查之后已公诉至法院、即将庭审之际,有消息透露,黄光裕案本月开庭无望,正处于第三次退回补充侦查阶段,将至少再延期一至两个月后方移交法院。

  黄光裕的命运再次显得扑朔迷离。这位内地富豪榜“三冠王”的定罪与审判,因牵涉甚广、变数丛生,让人越来越感到案情背后的复杂角力。

  “我觉得最奇怪的就是有媒体声称本案中黄光裕辩护律师与检察机关签署了保密协议,”,《证券市场周刊》主任记者李德林说。“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本案可能涉及高层次的利益与机密。”

  因《德隆内幕》一书大获成功而广为知晓的财经记者李德林,在黄光裕一案中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2009年2月,其重量级深度调查报道《黄光裕涉案背后:用3亿委托资金炒股变相行贿》一经刊发即被密集转载,其后一直到5月,李德林、尹峰所著的《黄光裕真相:欲望驱逐下的首富困境》一书出版,媒体关于黄光裕案的深度报道基本处于息声状态,因为,“再无更多的内幕可挖掘”。

  李德林称,他能在报道上有所突破,和自己寻根问底的天性有关,也得益于跟一位神秘女人的结识与交往。

  黄光裕罪名之困惑

  在李德林接受和讯网访谈的时候,尚未爆出黄光裕案第三次退回补充侦查的消息,媒体热议的焦点,是月底庭审时黄光裕将面临的指控罪名。比较一致的披露是,黄光裕将受到的两项指控分别为内幕交易和非法经营,也就是说,尽管为黄光裕案所累的下马官员众多,但黄并不会受到行贿罪指控。

  “对此我只能说,百思不得其解,也许最终是要以法人的名义来承担行贿罪名。”李德林表示。“否则,对整个商业环境的公信力都会产生消极影响。

  黄光裕“充满瑕疵的首富故事”一年多以来让财经记者们充满了挖掘与还原的热情,若黄最终仅以内幕交易和非法经营两宗罪名为这些瑕疵赎罪,似乎并不能满足人们对其背后巨大政商网络的好奇心。

  而李德林在今年二月发表在《证券市场周刊》上的第一篇也是唯一关于黄光裕案的深度调查报道,最大亮点正是黄利用3亿元委托资金“变相行贿”的独家内幕。

  据李德林回忆,在黄光裕被捕的消息最初通过手机短信迅速传播的时候,他与同事们甚至怀疑这只是一个恶作剧,但是,事情很快得到了多方渠道的验证,和讯网等媒体也开始公开报道黄光裕事发的消息,一场财经媒体必争的新闻大战已经打响。

  “差不多用了两三天时间,我已经搞清楚黄事发是因为在中关村和三联商社两支股票上有动作,很多记者开始仔细分析两支股票的历史波动,却无法找到一个突破口来探究其中的具体操作手法。”李德林说。

  “又过了三四天,我终于找到一个重要的线人,他给我讲述了一个故事,原来,黄光裕涉案缘于一场致命的交易——2006年的被捕事件过后,黄光裕开始寻找更大的保护伞,却屡屡不得其门而入,最终,黄找到了一个偏门,他接受了一笔超过3亿元的委托理财资金,并于此后在资本市场上疲于奔命,企图以让资金增值的方式,变相行贿。”

  这个重要的事实让李德林比同行们更好地理解了黄光裕频繁进行内幕交易的真实动机与需求,其后近两个月,李德林对黄光裕从2006年至2008年事发之间在资本市场的种种运作手段与内幕进行了仔细梳理与分析,包括中关村股价操纵、迪信通收购失败、商务部条法司巡视员郭京毅联盟内部的矛盾激化等细节,直至2009年2月23日,一篇洋洋洒洒数千字的深度调查《黄光裕涉案背后:用3亿委托资金炒股变相行贿》才由《证券市场周刊》推出,一经发表,转载无数,在连篇累牍的黄光裕案件报道中犹如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神秘女人与冰山一角

  在《黄光裕涉案背后》一稿中,关于商务部条法司巡视员郭京毅联盟的种种运作以及与黄光裕资本运作手段的种种联系,成为后来《黄光裕真相》一书第一章的核心内容,而这一报道素材的获得,得益于李德林在调查黄光裕事件中结识的新朋友——一一个因爱生恨,最终以一纸检举新将情人赖以生存的体系曝光的女人。

  李德林说,在逐渐摸清楚黄光裕在中关村股票上的操纵之后,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有关中关村的异动已经早就被证监部门觉察,正式的调查也应该开始于奥运之前,什么才是黄光裕在11月被捕的导火索呢?

  一个由朋友转来的手机号渐渐揭开了这个谜团,手机号的主人是一个的美丽女人,李德林跟她交涉许久,方才与之在北京的一个咖啡馆中见面。这,也就是在《黄光裕真相》书中占了大量笔墨的“神秘女人”。

  神秘女人其实也没有那么神秘,她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良好的金融专业背景和自己的投资公司,并在资本市场上获益颇丰(曾是银广厦案的炒手之一),她的人生转变发生于离异之后在亚洲交友网上认识的新男友——思峰律师事务所主任张玉栋。女人后来渐渐知道,张是商务部条法司巡视员郭京毅联盟的核心成员,也是帮助黄光裕将国美在香港成功上市的幕后人物之一。

  在和张玉栋交往的过程中,张的滥情和郭京毅对二人交往的干涉渐渐激怒了女人,最终,整个郭京毅联盟的运作黑幕,被一封检举信记载着,送到了中纪委相关人士手中。“但是,令她没想到的是,她在检举信中主要阐述了郭京毅联盟对国家商业安全的危害,但是在她和张玉栋一起被控制后,第一个审问问题却是张玉栋、郭京毅和黄光裕的关系,失败的迪信通收购事件由此被重点关照,不久之后,黄光裕被捕。”李德林说。“可见,有关部门盯上黄光裕已经很久了,就差一个明确的导火索。”

  郭京毅案的曝光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事关黄光裕事业的两大推手——政界和法律界的两股力量,在商业博弈中纷繁错杂的利益关系。需要指出的是,在《黄光裕真相》一书出版前后,黄光裕案已经大步挺向政坛,和公安部部长助理兼经侦局局长郑少东、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浙江省纪委书记王华元、深圳市长许宗衡等重量级落马官员相比,郭京毅案只能算作冰山一角。对此,李德林认为,神秘女人的检举信所透露出来的一系列涉案细节,恰好是推到一套多米诺股牌中不可缺少的几张。

  反思:是什么决定商业生存法则?

  “黄光裕是绝顶聪明之人,可悲的是,从最初通过向银行送好处获得三万元贷款开始,他的生存逻辑始终没有变过,并不断强化,形成了一套价值观。”李德林说。

  纵观黄光裕的草莽发家史,可以看到黄光裕作为一个商业冒险者所打造的商业赌局。走私起家、疯狂并购、操纵股价、大量囤地、非法融资、恶性竞争、灰色交易……罗列出他所有的暴富路径并不困难,问题在于,是什么令黄光裕,以及另外41个荣登富豪榜又东窗事发的企业家们,选择了这样的商业生存法则?

  李德林最近正在忙着推广他的新书《干掉一切对手》,他自己感触比较深的一点是,在美国,连国防部助理、纽约联储主席这样的官员都可以公开持有高盛公司的股票,这在中国史不可思议的事情。中国的制度环境决定了中国的商业发展模式,批文制度的存在注定让官员可以利用手中权力进行灰色交易,使商业竞争失去公平,并不断吸引一心想发迹的草莽英雄们跳入火坑。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反思似乎是唯一的选择。在访谈的最后,李德林比较了一下黄光裕和唐万新。“他们俩都是文化不高但聪明过人,喜欢股票,在自己的企业里拥有神一般的位置,但唐万新在进行运作的同时,还有兄弟们帮他打理实业的台面,黄光裕则是资本和实业两手一人抓,结果难免顾此失彼。另外,唐万新和官员的关系相对简单,黄光裕则几乎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

  “赌徒心理大家都有,如果黄光裕们不从深层次进行反思,悲剧还会继续上演。”李德林说。

相关文章

·高通智库:房企竞争情报周报 09/12/22

·前上海公安副局长朱影被刑拘 传涉黄光裕案 09/12/22

·成商集团:黄茂如已正常上班 09/12/22

·从地产到百货 茂业系掌门黄茂如财富路径 09/12/17

·黄光裕圣诞节定罪 发家史浮出套现路径 09/12/13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