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观点论坛中国行_2009年度论坛 - 不确定经济走势下的房地产
乳业“教父”郑俊怀重出江湖 曾挪用公款黯然落马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郑俊怀这个名字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曾经在中国乳业江湖“叱咤风云”,甚至被人称为乳业“教父”;陌生,是因为他曾经作为“中国式大败局”的主角,并由此淡出人们的视野。

  然后,若干年后的今天,当人们似乎已经淡忘他的时候,他却披上战袍,杀入江湖。

  2009年,关于乳业“教父”、伊利集团前董事长郑俊怀重出江湖的消息一直被传得沸沸扬扬。从年初到年底,各种新闻报道铺天盖地。有媒体报道称,郑俊怀出狱后回到呼和浩特,募集40亿巨资进入乳业市场。还有媒体报道称,多家乳品企业已经向郑俊怀抛出“橄榄枝”……

  郑俊怀复出是真,但并不是回到呼和浩特,而是来到了黑龙江。沉寂近4年后,他选择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新成立的黑龙江红星集团食品有限公司(下称“牡丹江红星”)担任“特邀顾问”。新公司则使用黑龙江红星集团的“红星”商标。

  据悉,1952年,开创中国乳品业新纪元的红星,在苏联的援助下,建立了新中国第一家大型机械化乳品生产企业——安达市乳品厂,生产出新中国最早的奶粉。

  郑俊怀其人其事

  郑俊怀出生于1950年9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人。1974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1993年至2004年,任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兼CEO。

  他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乳品行业优秀企业家,2002年当选为中共十六大代表、2003年度中国创业企业家。

  2004年12月,郑俊怀因涉嫌挪用公款罪入狱,2005年12月31日被判刑6年。

  和绝大多数中国第一代企业家一样,伊利集团从当初仅有100多人的小厂发展至今天国内乳品行业的龙头企业,郑俊怀对伊利功不可没。郑俊怀在伊利任职的20多年中,他率先在企业进行改革,于1993年组织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使原来固定资产40多万元、年利税不足5万元的呼市回民奶食品厂发展成为全国大型乳业集团。同时,伊利集团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带动了周边地区2万多农户、10万余人脱贫致富,直接或间接为社会创造了近10万个就业岗位。

  1996年伊利股票上市,成为全国乳品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伊利股票凭借良好的经营业绩,甚至入选上海证券交易所“30”指数样板股。

  然而,郑俊怀最终却因动用公司资金进行MBO(管理者收购)黯然落马。在国退民进的产权改革中,由于没有制度上的保障和规范,几乎所有企业的产权变革都变成了一场巨大的冒险,郑俊怀也因此在2004年岁末迎来了他人生中最寒冷的冬天。

  所谓MBO(管理者收购),就是目标公司的管理者与经理层利用所融资本对公司股份的购买,以实现对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的改变,实现管理者以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一的身份主导重组公司,进而获得产权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在国退民进的企业转型过程中,郑俊怀为了保住自己对企业的控制权,打造了三条隐性MBO通道:其一是华世商贸公司,其二是呼和浩特启元公司,法人代表是郑俊怀本人,第三条通道是金信信托。按照2004年6月30日的数据,以郑俊怀为核心的数位高管拥有了伊利股权20.87%的法人股股权。

  2005年12月,郑俊怀因挪用公款罪被判有期徒刑6年。乳业“教父”的传奇戛然而止。

  2008年9月,郑俊怀出狱。据介绍,郑俊怀在狱中一共获得了两次减刑的机会。第一次因为表现好,减刑一年;其后因为有重大立功表现,再次获得一年半的减刑。对于所谓的“重大立功表现”,此前郑俊怀的代理律师、内蒙古经世律师事务所律师刘爱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是因为郑俊怀在狱中搞了一个小发明,该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并获得了应用。在减刑两年半后,由于出狱手续办理的拖延,郑俊怀最终在2008年9月出狱,在狱中一共呆了三年零九个月的时间。

相关文章

·PPG彻底倒下的标本意义 09/12/23

·央视方静间谍门后复出 亮相十套做主持人 09/12/22

·缅甸奇遇记 09/12/21

·溢价率417% 龙湖17.3亿再入上海滩 09/12/21

·史玉柱携巨人重返珠海 烂尾17年巨人大厦重建成谜 09/12/15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