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一周评述:无法满足的土地饥渴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09-11-23 01:39

  北京土地储备中心的“劝架”毫无效果,再推出300万平米土地亦已无法满足饥渴如狂的开发商们,反而颇有火上浇油之势。

  观点网 徐耀辉 全国各大城市土地供应在临近年底的大爆发,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也许我们都只能猜到开头,却不能猜到结尾。

  地王

  北京11月20日拍出的顺义区天竺地块,一如那个取经朝圣之地“天竺”,受到众多开发商的顶礼膜拜。在经过190轮争夺之后,顺义区直属房地产开发公司大龙地产求得真经,虽然我们还不能确定经书是否有字。

  理所当然地,大龙地产与之前取得广渠门15号的方兴地产一样,被标记上“国进民退”的符号,接受形形色色目光的审视。此前被认为“名不见经传”的大龙地产,不到两天,能够展示、能够透露的资料就已经曝光得淋漓尽致、毫无保留。

  或许最失意的应该是龙湖地产,毕竟之前一天刚刚在香港挂牌上市,但主角仅仅当了一天。

  事实上,天竺地块从规划来看,极为适合龙湖的开发模式,从位置来看,正好位于龙湖北京项目滟澜山别墅和龙湾别墅中间。更为重要的是,刚刚上市的龙湖资金充裕、财大气粗,若能取得该地块,对其股价的正面影响难于估量。此外,对龙湖扩大其全国性品牌的影响力也有极大的帮助。

  除了龙湖之外,参与竞拍还有其余十余家开发企业,除了声名远扬的全国性品牌,也有不少想做“过江龙”的地方龙头。其中,深圳百仕达及福建融侨集团有“突出表现”。

  开发商们的争抢也让北京市土地储备中心在现场一再表示,虽然北京今年已经超额完成供地计划,但是年底前还将推出300多万平方米的住宅和商业土地。

  北京土地储备中心的“劝架”毫无效果,再推出300万平米土地亦已无法满足饥渴如狂的开发商们,反而颇有火上浇油之势。

  风向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临近年末全国各大城市都在加大土地供应计划,同样显而易见的是,加大供应能否满足全国大小开发商们?能否起到平抑地价、遏制地王,进而缓和楼市的效果?

  银行放贷虽然在年底回归了正常轨道,但经过一年的补充,以及第三季度以来新一轮资本市场的圈钱之后,大多数开发商早已从渴求资金转向了渴求土地。但问题是,土地是不可再生的、极为有限的资源。

  从全国四大一线城市的土地市场来看,北京从开始最后都是保持着聚焦的目光,从广渠门10号到广渠门15号再到如今的天竺22号,每一个阶段都没有落于人后,而且还有一个中服地块在时隐时现地挑逗着开发商们的神经。但北京已经完成的土地供应计划显然无法满足开发商的胃口,因此,也就有了继续推出300万平米土地的计划,但推出的效果如何?也许我们都只能猜到开头,却不能猜到结尾。

  上海则处在全国房价的金字塔尖,其地价当然不会低,但高地价似乎已成为了高利润的代言词。数年前十万单价已无人问津的“中国第一豪宅”汤臣一品,目前单价涨至16万,但依然不会门可罗雀。

  此外,上海年内已拍出两块总价均超过70亿的地王亦是明证。统计前九个月,上海土地出让收入已超过500亿元,再加上迪士尼及外滩金融集聚带概念的推波助澜,即使上海在年内还有40块地超过350万平方米的土地将入市,其结果可能是造就更多的地王,以及在500亿上再添浓墨重彩。

  华南的广州、深圳的情况更为严重。已近年底,广州的土地供应计划仍远未完成,因此有了165亿总价、264万平方米的“亚运城”的推出,并籍此超额完成了今年的土地供应计划。

  事实上,广州已计划在12月密集推出23幅地块,但其能给已经饥渴了整年的广州土地市场注入多少新血仍是未知数。

  相比之下,深圳的土地市场似乎一直风平浪静,我们都应该考虑,深圳还有多少土地可供出让?或许,需要等到深圳特区扩容三倍落实之后,才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发稿:徐耀辉审校:0

请发言时务必尊重网上道德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评论内容不代表观点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