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首批挂牌交易的28只新股昨日受到的超乎寻常的追捧,在大多数人看来是中国证券市场历来盲目“炒新”顽症的再一次发作。应当说,这的确占了相当大成分。但若细细分析就会发现,这种追捧的另一面其实是充裕的民间资金对真正具有潜力的优质公司的期待。而在计划色彩依然极其浓厚的中国证券市场,好公司分配到的上市资源实在是相当有限。
创业板在西方发达国家诞生之初,其目的在于为那些高风险、同时可能也蕴涵着高回报的具有潜在高成长性的企业提供一个直接融资平台,它以放松企业准入门槛的办法,换取某些对高风险有特殊偏好的投资者博取超额回报的可能性。因此它的上市企业大多都是在技术或经营模式方面有不同寻常的创新行为的“非传统型公司”。
中国创业板大概不会承担这样的功能。至少从已经获准上市的第一批28家企业的情况看,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是经营业绩稳定、但也看不出未来会有多少爆发性盈利空间的中规中矩的优质企业。
眼下这个中国创业板就其性质来说,与其叫创业板,更精确地还不如叫“民营企业板”。如果把观察的视野拉得更宽一点,我们会发现,目前中国证券市场正在根据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形成三个层次,或者说三个独立的市场板块。粗略地说,上海的主板市场,是中央企业(2005年股改以后越来越表现为行政垄断性大型央企)的融资平台;深圳的中小板市场,则越来越像是地方国企的融资平台;而未来的深圳创业板,则将很有可能变成一个民营企业的融资平台。在这个意义上说,“十年磨一剑”的创业板确实是中国股市非常值得期待的第二次创业。
中国股市一开始就不是一个正常的资本市场——它的设立不是为了为社会提供一个金融资源高效配置的平台,而是为了筹集民间资本给国有企业输血。虽然过去20年里金融监管部门做了不少制度建设方面的努力,但从最本质的意义上看,中国股市至今仍然只是服务于国有经济的一个金融工具而已,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而目前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股市中的绝大多数问题,根源皆在于此出发点。
据此,我们有理由期待,即将启锚的创业板将会是一个相对还算单纯乃至规范的市场。原因在于,虽然如主板市场经常被披露的那种不规范操作、甚至钱权交易之类违法行为在未来创业板也一定会存在,但在性质上它们当属于单个行为,而非体制性弊端。因为在宏观政治层面,政府不会有运用行政力量刻意扭曲市场行为从而达到为民营企业输血的动机。这样,对各类操纵市场行为的监管也会比较单纯和容易一些。
一旦形成了我们预期的这种趋势,随着创业板的扩容,假以时日,有长远眼光的投资人和机构会逐渐把投资重点从主板转向创业板。到时候,也许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创业板反而会变成中国证券市场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部分。终有一日,现在还是个“微型市场”的创业板将会反过来对整个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变革起到意想不到的促进作用。
这将是一个经典的“增量改革”的故事,它十分符合改革开放最初遵循的逻辑:当既有的僵化低效的利益格局难以打破,不强行削减它的既得利益,而是通过在它的体制之外再造另一套有活力的竞争性体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它们可能是双轨并存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竞争性体系会在比重上超过前者,最终将它逐步稀释并消解。这是中国过去取得过成功的经济改革的经典路径。
因此,要说风险的话,创业板的最大系统性风险是它的“主板化”。考虑到创业板起步之初如此惊人的超额融资及股价炒作,具有行政权力背景的国有企业抛弃主板、转而谋划在创业板上市的可能性决非不存在。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并蔓延,那么被市场寄予厚望的创业板就将重新走上中国股市过去的老路,最终葬送原本充满希望的远大前程。
·银行不会真收紧房贷 09/11/03
·合生创展协议购入番禺104万平米土地 09/11/03
·中原地产:(10.26—11.1)一周楼市统计 09/11/03
·北京紫禁城 09/11/03
·龙湖路演廿四小时 年内最优内房股出笼 09/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