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博鳌房地产论坛_复苏与改变中的房地产新未来
华为中兴,天天向上

  华为逐步发展,在网络设备上得以与爱立信抗衡,中兴则希望在手机上“步步高升”。

  20世纪60年代,日本作为出口商,很快就成为低价和劣质的代名词。不可靠的日本手表、汽车闹出很多笑话。但是日本产品的品质很快得到改善,成为电子产品、汽车制造及其他工业的中坚力量。如今,丰田汽车树立了高效作业的典范,日本公司的环保技术,汽车和消费电子产品的生产居世界领先地位。中国也希望进行同样的转型。正如40年前的日本货一样,现在外国人觉得中国的电子产品和汽车价格低,质量差。但是,随着品质的持续改良,中国以革新者的姿态日益得到世界的认同。华为,中国最大的电信设备公司,就是这样一家拥有高新技术的企业。

  华为建立于1988年,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成长。据博达克咨询有限公司统计,去年华为网络设备的销售金额排名全球第四位,今年有望提升为前三。在光学网络和手机网络设备方面,华为分别排名第二、第三,以些微弱势屈居中兴之后。中兴建立于1985年,是中国第二大电信设备制造商,去年仅名列第八位。排名的上升当然不仅仅因为一月份位列第七的北电宣告破产。这两家中国公司专营网络基础设施,同时也制造手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去年中兴成为世界第六大手机制造商。它的目标是在5年内成为世界第三。

  尽管这两家中国公司的全球市场份额仍相对较低,但是他们却极大地影响着电信行业。两家公司联手降低了市场价格并整合了市场。他们开出的高达50%的折扣,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2006年度阿尔卡特和朗讯的合并,诺基亚和西门子网络和设备的联手,以及2009年1月北电王国的坍塌并向爱立信出售众多资产。

  据工业信息技术部透露,华为和中兴已经获得中国3G手机网络设备提供的大份额合同。预计在2009至2011年间,该网络的铺设将投入达590亿美元。此举将进一步增加这两家公司的市场份额。西方的供应商们原本打算在中国上马3G这个史上最大的电信项目上分得一杯羹,如今不得不失望而回。“供应商们苦苦维持经营,而华为和中兴仍欣欣向荣,很大程度上依托成长中的市场,”Informa的祖蒂斯基说。

  中国来了

  华为和中兴并不仅仅是“窝里横”,他们在90年代都开始对外投资,面向亚洲和非洲出售固定线路设备。朱晓东,中兴欧洲部技术主管,他说西方供应商对这些地区不大感兴趣,而且他们的价格太高。其次,中国公司开始向中东,东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出售无线设备。朱先生他曾带领团队设计了中兴第一个GSM手机基站,他认为中国在无线设备市场有两大优势:更便宜的人力资源,和已经确定的技术标准。GSM的先驱诺基亚和爱立信花费数年开发这项科技,而中兴只花了6个月就建立了它的第一个基站。

  两家公司中,华为首先进军欧洲市场。欧洲是爱立信,这家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供应商的“老巢”。起初只有较小的营运商和规模大点的东欧公司的子公司才购买他们的设备,如今它已经与沃达丰, Telefónica, T-Mobile以及BT这些欧洲行业巨头合作。在美国,华为向高通公司提供3G网络设备,而且这些设备都经过AT&T的测试。华为欧洲区市场部主管爱德华.周说,客户需要更多的时间来了解华为。现在我们已得到认可,我们提供的是具有创新的解决方案和高品质产品。Mike Thelander of Signals Research咨询公司提到,几年前,华为在移动通信世界大会(业界最大的展会)上仅占一个小小摊位,今年却独占一个展厅。曾几何时,这只是爱立信的特权。爱立信的斯万伯格表示“在短时间内他们取得的成绩另人侧目“。

  2004年到2006年间,中国供应商骤然转型,沃达丰的寇劳先生说。同期,他在一家意大利媒体集团担任负责人,并没有服务于通信设备行业。“离开的时候,我想我听说过一两次华为,但是完全没有记住。而在我2006年返回业界时,他们已经是沃达丰的供应商了,而且现在是主要供应商之一。”他提到,华为最开始是打低价战,由此扩大规模,打响创新的名号。

  华为和中兴在某种叫做“射频拉远”的技术上居于行业领先地位。手机基站的无线电路通常在一个机柜里,由电缆连接到高架塔上的天线。用光纤替换这些电缆,并将无线电路转移到天线上可以减少天线电缆中的电力流失,将能耗减少1/3,并缩小了设备的体积。

  BDA的庄蔚然先生称,最近中国的供应商向市场投放了一种可重构的基站,这种基站的功能由软件设置,而不再依靠硬件。这样一来,就可以快捷地重新设置,使基站能支持不同的手机网络技术,甚至是同时支持多种技术。可重构基站的投放显示了中国供应商的创新能力。现今,大多数手机运营商都同时经营2G和3G网络,使用两套设备。因此,如果能用一套设备将他们替换下来,其前景将极具吸引力。拉美最大的手机运营商América Móvil发现,使用华为的可重构SingleRAN硬件,基站的电力消耗减少了50%,设备的数量减少了70%。香港运营商CSL启用了中兴类似的系统,可以减少40%用电量。这两种系统都可以升级为LTE,新兴的4G标准。这对中国运营商尤其吸引,因为他们正当在将2G设备升级为3G,而4G又隐隐露了苗头。

  几年前,华为还在吹嘘他在研发上的低成本,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工程师的薪水远远低于其竞争对手。而如今,外国公司将研发中心搬到了中国,华为又在向国外扩张,那么将自己塑造成革新者的形象而不是低价供应者的形象才是明智的选择。周先生认为“说华为是一家低成本公司是误解”。华为现在在国外有超过100个办公室,并在欧洲、美国、印度和中国设有研发中心。1月份,华为在全球知识产权组织2008年度排名中知识产权申请数量名列第一。这标志着华为正面向世界,决心在世界范围内保护其知识产权。

  但是TD-S的开发时间要比预计的长的多。政府推迟颁发中国的3G拍照就是想确保国内至少一个3G网络可以使用TD-S。经过多年的反复,中国的移动通信和固定线路通信运营商在2008年重组为三大巨头,为3G的使用做好了准备。此时华为和中兴虽然没有借力TD-S,却在外国市场发展良好,而国际市场已经在LTE标准的基础上期待4G网络的到来。在LTE的研发上,华为堪称先锋。今年6月份建成的世界第一条LTE手机线路就是使用的华为的设备。但是中国政府已经在TD-S上面投入了太多政治资本,无法就此放弃。因此在一月份颁发3G证书后,中国政府要求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中国移动用TD-S铺建3G网络。

  依托庞大的规模,中国移动,无疑是世上唯一一个可以建立自己独立的新技术标准的公司。然而,就算这样的行业巨臂都有可能在TD-S上失利。在公司最近向财政部门提交的档案表示“我们在3G系统的研发中遇到了,而且可能会不时遭遇困难”,而且“基于此技术,我们可能无法有效地经济地运行3G服务”。其主要的问题就是缺乏TD-S接收器。现用的设备需要全部重新设计才能配合TD-S网络的运行。中国移动本期望TD-S的用户在2009年年底达到1千万,但是到6月底只有95.9万用户签约。其中只有一半用户使用TD-S接收器,另一半使用TD-S网络提供宽带上网服务,而在安装更多的TD-S接收器之前,上网业务看起来拥有更广阔的市场。TD-S是否能为中国以外的国家所采用的前景并不明朗,如今更加晦暗。

  尽管中国移动、华为、中兴仍在讨论TD-S,他们也炮制了一出策略,好体面地退出,那就是推出一种新的LTE,名为TD-LTE, 这种技术号称来源于TD-S。“事实是,这两者截然不同。但是声称他是升级版或革新版可以漂亮地摆脱TD-S。“萨兰达先生说。乔缇斯基先生透露,中国移动要求所有3G设备提供商全力支持向LTE的转换。

  沃达丰和Verizon Wireless也参与进来,让TD-LTE与主流LTE顺利地磨合。(沃达丰持有中国移动小份额股份,一心想发展4G网络,使上网更便捷,形成规模经济)如果TD-LTE能与LTE契合,LTE接收机就能在中国的TD-LTD网络上运作,中国移动就能够摆脱因政治目的而开发的劣质的本土技术。同时,它也需要尽力推进TD-S。

  华为、中兴以及中国其他设备制造商,如大唐,都接受了政府资金支持开发TD-S。但“眼看TD-S蛋糕烘烤着,却无论如何成不了美味时,华为和中兴出人意料地大获全胜,“BDA的邓肯.克拉克说。华为只给予了TD-S必要范围内最小的支持,却表现出最强的势头。而大唐在国外的发展和华为相去甚远。因此很难说是TD-S项目使中国公司更具国际竞争力。

  华为令人担忧的一点是它晦涩的所有制。华为是个人企业,周先生坚持认为它属于全体员工所有。但是它的军事文化,以及其创建者任正非的军官背景,致使谣言不断,认为华为和军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克拉克先生认为,华为的合资历史使它的所有权结构更为复杂。

  相比西方国家的竞争对手,这两家中国大型供应商提供的服务较差,然而他们都在尽力拍马赶上。在印度和其他地方,一些公司将网络管理外包,以降低成本,因此对于经营者来说,能将服务和网络设备的供应结合起来变得日益重要。斯兰德先生认为,由于网络设备日趋商业化,服务能带来更高额的利润和长期的合同。和该产业中很多人一样,他相信十几年后,只有爱立信和华为肯定能够生存下来。一家大型手机运营商的高级主管说,有时他会和一些非中国的供应商合作,即便他们的价格会高点,因为这样可以让市场仍有选择的余地并能保持竞争。

  华为逐步发展,在网络设备上得以与爱立信抗衡,中兴则希望在手机上“步步高升”。如今,许多中兴的手机由运营商出售(包括沃达丰和T-Mobile)。这些手机贴中兴的品牌,并按照运营商不同的规格定制。中兴表示,它很愿意与运营商合作,但同时也准备更积极地推广自己的品牌,尤其实在西欧地区。为此,它将生产一些更具吸引力,更高端的手机产品。到目前为止,斯兰德先生表示“我还没看到令我眼前一亮的产品。”但是,也就是在几年前,中国的网络设备供应商同样让人提不起兴趣。

相关文章

·中国式高尔夫球友谊 09/10/20

·戴德梁行:北京2009年第三季度房地产市场报告 09/10/20

·成思危:房价将继续上涨 09/10/20

·紫薇借壳ST东碳成型 西安高科再添上市平台 09/10/20

·万达重庆“悔婚案”始末 09/10/19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