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初,当深圳地产悄然复苏的时候,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中国房地产将会迎来一个怎样的房地产市场。
时至今日,“金九银十”已近尾声,喧嚣的200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基本落定最后的格局。仿佛是一个急剧戏剧性的抛物线,从年初悄然无息的复苏到二季度市场的极度疯狂,再至年末,一切又似乎归结于平静——2009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仿佛是一场或喜或悲的楼市“变形记”,将各种戏剧化的情节与元素演绎到了极致。
诚然,放置于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市场化,乃至于全球经济急剧转型的年代当中,此种戏剧化的变形并非是一个孤立的剧本。无论是政策因素还是市场环境,中国房地产行业乃至市场的变化恰恰反映的是一个全球经济转型时代的中国普通百姓的“经济学思考”与“社会学思考”。
在城市化背景下的中国,我们到底应该“居住于”何处?在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我们到底应该选择怎样的方式来保护财富?在急剧变化的经济形势当中,我们怎样看到自身财富的变化?
对于中国房地产企业,对于中国房地产开发商而言,这个戏剧性的年份当中,新的市场战略调整也许恰恰代表着中国商业精英阶层在一个混乱的年代当中的选择。尽管他们仍处于商业社会界定下的“青春期”,但总体而言,这也许是他们在中国房地产行业市场化十年以来最为重要的选择。
于是无论是去“库存化”还是“地王”,无论是购房者还是开发商,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2009年的中国楼市的博弈各方都希望能够选择一种更为成熟的方式在市场当中有所表现。
这些表现奇妙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便形成了奇怪的2009楼市变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