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博鳌房地产论坛_复苏与改变中的房地产新未来
城市日记:孟买?上海?

  孟买是印度的金融首都,其地位相当于上海对中国而言。有趣的是,孟买人谈起孟买的口气也好像上海人谈到上海。

  记得某期《经济学人》杂志(The Economist)曾讲过一个关于在全球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就业问题的笑话:“Dubai,Mumbai,Shanghai or Goodbye!” 大意是讲要想找工作,眼下就迪拜、孟买和上海这三个城市机会最多,如果还死盯着纽约或者伦敦的饭碗,那基本上就再见吧。

  迪拜的奢华早有耳闻,上海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唯一缺乏了解的就是孟买。这次有机会去孟买出差,我兴奋地告诉在上海的妈妈,妈妈的第一个反应是:“孟买在哪里?” 接着又口气异常疑惑地追问我:“为什么要去孟买?”

  历史上,中国和印度因为疆界问题打过几次硬仗,虽然战争都在边境,同孟买和上海都无关。转眼就几十年过去了,如今中国和印度的关系可以用一个时髦的英文新词来代表:“Chindia”,意思就是“China(中国)加上India(印度)”,甚至有学者更直截了当指出,21世纪就看“Chindia”了。

  我是中国人,如今又来到印度,好像《最大化城市:孟买的失去和寻找》(Maximum City, Bombay Lost And Found)一书的作者Suketu Mehta形容他的两个印度裔儿子当时在美国纽约长大时被街坊邻居常用异样眼光来打量的情形一样,我一下飞机,站在一大群印度人中间,排队接受流感检疫,那时也不禁情愿或不情愿地接收到不少异样目光。

  这让我想起大约20年前的中国,当时来中国的外国人远没有现在这样多,就算是在国内称得上“最见世面”的上海人偶遇外国友人,也总是忍不住“指手画脚”,毕竟人家“金头发、蓝眼睛”,和我们长的确实不一样。有些胆大的上海人会用英文“hello(你好)”打招呼,如果得到默许,干脆凑上去拍一个照片,这样的画面在那时南京路上的国际饭店(Park Hotel)门口或者中山东一路的外滩总能见到不少。

  司机问我是从哪里来的,我解释说:“我是上海人,在香港工作,刚才的飞机是从香港来的。” 司机笑笑说:“上海,香港,现在都是中国的了,中国真的很强大,每天看报纸,看电视,都是中国、中国、中国。”

  司机一连说了三个“China(中国)”,令我忽然中国如今强大的都有些让我这个在孟买出差的外国人有点“不好意思”了。想到毕竟历史上中国和印度曾经打过仗,于是我赶紧换一个话题,免得在政治上太多纠缠,不小心伤了别人的自尊心。

  孟买是印度的金融首都,其地位相当于上海对中国而言。有趣的是,孟买人谈起孟买的口气也好像上海人谈到上海。专门到机场接我的司机是土生土长的孟买人,我问他孟买和新德里(New Delhi)哪个城市大,这位孟买司机马上提高嗓门,很是自豪地告诉我:“当然是孟买大,孟买是全印度最大的城市,没有孟买,印度靠什么发展?”

  来接我的司机是酒店指派的,开了一辆七成新、本世纪初生产的日本丰田(Toyota)面包车,但是在一排好像70年代款式的菲亚特牌(Fiat)三厢出租车中间还是很抢眼的。司机穿着酒店白色制服,带着镶着金丝边的礼帽,领我穿过一排等车的人群,上车前笑着对我说:“放心,我的车比他们的要好多了。欢迎你来孟买!”

  车子很快离开机场,转入一个有点“贫民区”感觉的老街坊。司机说这里属于孟买郊区,属于“老孟买”。“过一会儿,我们会翻过一座新建的大桥,然后就是新孟买,很时尚的。”司机说。

  “老孟买”给我的感觉好像旧上海的闸北区,许多房子的破旧程度丝毫不亚于旧上海人们常说的“滚地龙”,有些两层楼的住宅好像风一吹就要倒的样子,让人看了都不禁担心。车子继续开,没过多少距离,我忽然又见到一座新造的三层楼“小洋房”,外墙设计一看就知道刻意模仿欧洲风格,门口更是故意采用罗马圆柱造型来突出建筑的异国情调,令我忽然想起几年前在浙江绍兴农田里邂逅过的“暴发户豪宅”。

  不一会儿我们果然驶上一座崭新的大桥,大桥造型类似于横跨上海黄浦江上的杨浦大桥,乍看之下应该是属于斜拉式大桥的那一种,夜色中被灯光映射得特别气派,尤其不远处依稀可见的几座摩天大厦,让我顿时有种回到上海浦东的错觉。

  要知道,90年代末上海浦东开发开放那会儿,和现在“新孟买”予人的印象真很相似。那时的浦东也是不知道从哪里就忽然冒出来几座摩天大楼,但再仔细看看摩天大楼边上的建筑,不是破破矮矮的民居,就是刚刚被开发商圈下但还没有来得及开工的工地。

  今天的孟买亦是如此,三四座特别高的大楼在夜色中好像是几根特别不协调的大柱子,硬生生地就这样插在了这座仿佛落差无处不在的古老城市之中。

  关于如今官方使用的孟买的英文名字“Mumbai”其实是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才确定下来的,之前用的更久的是“Bombay”,而说的孟买名字的起源,则一直可以追溯到早在16世纪初就占据孟买的葡萄牙殖民者。葡萄牙人最早称孟买为“Bom Bahia”,有时也叫“Buon Bahia”或者“Bombaim”,在葡萄牙语中有“good bay”,即“好的港湾”的意思。

  虽然历史上孟买的名字有很多种,但正如《最大化》一书作者Mehta先生对孟买的表述,这本来就是一座“做买卖”的城市,早在Gerald Aungier掌管东印度公司期间(1672至1675年)就已经提出:“但凡是来孟买做生意的,我们都欢迎。”

  也正因此,孟买是全印度最早获得宗教和社会运动自由的城市,正如Aungier先生当时鼓吹的那样,只要有助于生意的,都会得到政府的支持。

  21世纪的孟买又应该怎么和全世界做买卖,怎么和迪拜、上海,甚至纽约、伦敦区别开来?

相关文章

·重庆涉黑涉恶案众嫌犯均否认涉黑 09/10/13

·7.5事件首批案件宣判 7名被告6人死刑 09/10/13

·威尼斯咏叹调 09/10/12

·城市思考:我们不要CBD 09/10/09

·一座会变色的“艾亚斯岩” 09/10/09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