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融资400亿 央企中冶欲造地产“巨无霸”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09-09-10 02:07
评论
凭藉上市机遇大规模投资房地产市场,表露了中冶将地产业务打造成一个“巨无霸”的雄心。
观点网 陈小丽 继中国建筑之后,又一大型央企——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启动IPO,将成为今年首支以“A+H”形式上市的大盘股,其在沪港两市的融资总规模高达400亿港元。
400亿融资
按照计划,中冶A股发行后总股本将达130亿股,发行价5.42元,筹资额将达189.70亿元,同时,在发行A股后,中冶还将发行不超过26.1亿股H股,最高筹资逾195亿港元,“A+H”集资金额超过400亿港元。据悉,中冶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投资工程承包、资源开发、装备制造及房地产开发等公司主营业务领域。
在国资委鼓励央企整体上市部署的政策背景下,即将驶入资本市场,中冶集团旗下四大主营业务之一的中冶置业将取得更大“突破”。
事实上,在9月8日网上A股路演推介会,中冶产业管理部部长李健就透露了公司房地产业的长远规划,包括积极拓展保障性住房的开发;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综合开发的业务模式,有选择的进入土地二级开发市场;选择恰当时机,适度发展海外房地产开发业务。
“公司将继续发挥设计、施工、采购和资本运作的优势,确保房地产开发质量,增强房地产开发价值链各环节的竞争能力,全方位提高本公司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市场竞争力。此外,还将继续坚持经营品牌统一、区域布局优化的策略,争取成为国内一流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李健补充道。
此外,中冶执行董事兼总裁沈鹤庭亦表示:“在经历了2008年的行业低谷后,目前房地产行业已经呈现了复苏迹象,房价和行业景气将在年底回升。”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其他实体行业遭遇生存发展困境的时候,房地产业出现了回暖,导致无论是主营地产业务、还是其他领域的央企都作为“新的野蛮人”纷纷闯入房地产业,央企排名24位的中冶集团也不例外。分析人士认为,中冶是国务院国资委批准的主业包含房地产开发的中央企业,中冶置业被当作整合集团房地产业务的一个载体,凭藉上市机遇大规模投资房地产市场,表露了中冶将地产业务打造成一个“巨无霸”的雄心。
中冶置业
作为中冶集团整合房地产板块业务的旗舰,中冶置业的主要业务包括保障性住房、普通商品房和土地一级开发三个部分,目前中冶置业房地产项目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唐山、重庆、南京、珠海等城市,其中,仅仅北京就有西单大悦城项目、景泰西里项目、新澳洋房项目、马甸金澳国际项目、金鱼池危改项目、三元桥雪莲大厦项目、前门前项目和望京悠乐汇项目等十余个项目。资料显示,中冶置业累计开发面积约为414万平方米。
此外,根据中冶置业与地方政府签订的框架性协议,未来将在石家庄、南京等城市重点发展以“城市基础设施综合开发”的项目,与此同时,中冶置业还成功进军海外房地产开发领域。
中冶置业总经理侯宝旭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从自身国企的特点出发,以保障性住房开发为主,配以适当比例的商业、高端住宅项目,基本不做普通住宅。”他指出:“公司保障性住房和土地一级开发主要是依托集团良好的政府关系和完善的产业链优势实现开展,倘若有机会获得较好的土地储备,公司也会继续开展中高端商品房开发,提升整个房地产板块的盈利水平。”
在2009年中期工作会议上,中冶置业总裁沈鹤庭就提出奋斗目标:“2011年,中冶置业要争取迈入全国房地产五强之列,并实现120亿的销售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中冶完整建筑工程产业链及资本运作能力相结合关键体现在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开展这一环节。2009年1-6月,地产开发物业分部收入约为18.46亿元,占公司收入总额的2.46%。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冶正在开发及将要开发的项目共41个,总占地面积约为341万平方米。
“中冶置业在国家政策积极支持的经济适用房开发和建设业务范围内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而且保障性住房建设还能与当地政法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今后的房地产业务奠定基础。”业内人士表示,去年年底建设部启动9000亿保障性住房投资计划正迎合了中冶置业的策略,与此同时,其“城市基础设施综合开发”特殊模式提升了公司各版块间的协同效应、成本控制能力和土地整体获取能力,决定了上市之后,房地产业务的盈利能力更为突出。
沈建光股市保卫战,我们输不起
胡志刚深圳房价狂飙喜哉?忧哉?
时代业绩会:下半年广州为主扩张 不喜欢大起大落的地方
2015-08-04
博鳌特稿:王灏 首创新里程
2015-08-03
招商地产要退市了? 招商局蛇口将换股吸收重新上市
2015-08-03
7月销售同比大增 万科与彩生活物业“竞赛”开跑
2015-08-03
江北多收了三五斗 正荣南京7月业绩水涨船高
2015-08-03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