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上半年GDP同比增7.1% 坚持宽松货币政策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09-07-16 12:51

  “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很多,阶段要按照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高经济回升的质量,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7月1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李晓超揭晓了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关于中国过去半年的经济状况消息立即成为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经济是否企稳复苏,货币政策是否调整已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数据解读

  “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国民经济企稳回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分析指出,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经济回升强度增强和加大。

  据统计局消息,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398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1%,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025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70070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57767亿元,增长8.3%。

  “上半年GDP预计同比增长7.1%,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9%,增速基本符合当前市场预期。”对于上半年经济数据,权威人士如是表示。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整体回暖离不开各个工业类别的整体好转,而工业生产数据也是备受关注。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其中6月份增长10.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9.3个百分点。

  在中国政府去年下半年提出了“扩内需”方针,以及陆续出台家电、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刺激消费的政策情况下,国内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县及县以下增长快于城市。今年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0%,其中,6月份增长1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6%,同比加快3.7个百分点。

  同时,固定资产投资也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投资结构有所改善。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321亿元,同比增长33.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7.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8098亿元,增长33.6%(6月份增长35.3%),加快6.8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3223亿元,增长32.7%,加快9.5个百分。

  而随着投资增加,居民消费价格(CPI)数据有了新的苗头,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下降,生产价格同比降幅较大。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1.1%,其中6月份下降1.7%。环比下降0.5%。城市下降1.3%,农村下降0.6%。值得注意的是,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下降0.8%,其中6月份同比上涨0.2%。

  但基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外贸环境似乎仍未好转。数据显示,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大幅下滑,贸易顺差略有减少。上半年,进出口总额9461亿美元,同比下降23.5%。其中,出口5215亿美元,下降21.8%;进口4246亿美元,下降25.4%。贸易顺差969亿美元,同比减少21亿美元。

  数据还显示,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金融机构贷款大幅增加。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56.9万亿元,同比增长28.5%,比上年末加快10.6个百分点;这个数据为十年来的最高点。其中,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19.3万亿元,增长24.8%,加快15.7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37.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7.4万亿元,同比多增4.9万亿元。

  “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很多,国民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回升态势还不稳定,回升格局还不平衡,回升过程中还存在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下阶段要按照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高经济回升的质量,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李晓超表示。

  但同时,李晓超还认为,“虽然经济增速在回升,但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个增速离增加就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应抓住危机中多方面的机遇,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把保增长和调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在经济危机中抓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

  “不确定的因素很多,当前的经济还将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中国须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稳定性。”权威人士指出这是今年中国经济工作的关键点,同时,还人士还指出,按照现在的发展态势,全年8%左右的目标应该没有悬念。

发稿:陈小丽审校:0

请发言时务必尊重网上道德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评论内容不代表观点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