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高善文:新一轮地产泡沫来临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09-06-23 02:16

  “新一轮房地产泡沫再次出现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不确定的是各方面的认识、判断和对策,后者会影响泡沫的大小和持续时间。”

  近期,对中国房地产是否再次出现泡沫以及房地产和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有着诸多讨论,与此同时,A股市场上,万科、保利地产、金地集团、招商地产等几大地产巨头集体涨停,房地产股出现了07年10月股市见顶以来罕见的集体涨停。在此之前的一天,安信证券举行了一场名为“复苏之旅”的中期策略报告会,其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在会议上阐述了对当前房地产形势和宏观经济形势的看法。

  高善文认为,由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增长率有望结束不断下滑的局面并转入正增长,今年第四季度中国出口部门将回暖。目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V型复苏的右侧,而短期来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很可能正在全面回暖并逐步支持经济的全面复苏。他认为,中期之内的房地产市场的复苏是可以维持的,而且泡沫化趋势已经逐步显现出来,这一过程有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度开始转化为房地产投资的全面上升。

  在比较了日本和美国两轮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条件之后,高善文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日本和美国经济泡沫化的基本宏观经济条件在2009年的中国基本上都存在!

  从非常刺激性的货币政策到明显的产能过剩导致的私人部门投资意愿较弱,历史惊人的相似。虽然房地产的泡沫化短期之内支持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带来了全面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广泛的财富效应,但最终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带来了接近20年的低增长,中国经济也体会到了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带来的切肤之痛。

  高善文指出,中期之内看起来难以避免的事实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很可能再次经历泡沫化过程,而这一过程将构成宏观经济政策管理上非常重要的挑战,刺破这一泡沫的时间太早是不合适的,太晚也是不行的。至于管理的结果,将在很长时间内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基本趋势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高善文做了一个比喻:通过非常大的货币信贷政策把房地产市场刺激起来,通过房地产的繁荣来解决供需失衡的矛盾,就相当于给经济吃春药。吃春药短时间内能管事,但长期内很伤身体,所以短期之内有时候迟一点是不得已而为之,但麻烦是春药容易上瘾,而吃春药一旦上瘾对身体伤害很大。

  “2002年美国经济开始‘吃春药’,美国经济吃春药之前可以算是世界第一猛男,但2000年吃完春药以后基本残废了,而且将来很难恢复。1986年日本经济在当时的世界也是第一猛男,然后日本人开始很放心的‘吃春药’,吃完以后还觉得自己没事儿,1990年以后日本经济基本残废。去年11、12月中国经济服下了春药,今年1-5月份经济和房地产以及股市马上就活蹦乱跳,短期内吃春药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明年以后呢?后年以后呢?是否继续吃春药?如果明年后年继续吃春药,中国经济虽然不是第一猛男,也基本废掉了。”高善文说。

  6月20日,针对宏观经济形势和房地产当前的形势的更多详细问题,高善文接受了观点新媒体的专访。

  以下为采访内容:

  观点新媒体:您在6月16号的策略报告会上的演讲中提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有望转入正增长,而这种转折对推动中国出口部门回暖有十分积极的影响。对于刚刚经历了十年来最大幅度下滑的中国出口而言,这一点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您认为表明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有望转入正增长的证据包括哪些?

  高善文:这些证据包括:金融市场风险偏好的恢复和上升,去存货化接近尾声,信贷市场出现松动,消费支出趋于稳定,住房市场可能触底,经济先行指标回暖等方面。

  观点新媒体:如果真的出现持续几年通过货币政策刺激房地产市场,通过房地产的繁荣来解决供需平衡的情况,最终可能出现的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样的?会不会最终导致中国经济从此一蹶不振,甚至转折性的结束持续了多年的经济的高增长?

  高善文:最坏的结果是吹出一个大泡沫,把银行、企业、家庭和政府都深度套牢,从而迫使经济进入长期调整。城市化的基本背景和较高的潜在增长趋势意味着经济吸收房地产泡沫的回旋余地相对较大,但如果泡沫短期内吹得太大,少数银行的破产或政府注资,经济伤筋动骨的调整应该是难免的。

  观点新媒体:如您在演讲中所述,中国跟日本、美国类似,产能过剩导致货币政策被迫转向非常刺激性的方向,您是否认为新一轮的房地产泡沫的出现难以避免?您提到,刺破这一泡沫的时间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您觉得政府应该怎样去把握这个临界点?要防止房地产泡沫对中国经济造成类似对美国和日本经济那样的危害,中国经济应该进行哪些调整?

  高善文:新一轮房地产泡沫再次出现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不确定的是各方面的认识、判断和对策,后者会影响泡沫的大小和持续时间。

  为长治久安计,我个人的看法是政府需要考虑在明年初启动货币信贷政策的正常化程序,进行连续加息,并适当控制信用总量;同时采取综合措施控制银行的风险暴露;在房地产和其它领域推动结构改革也十分重要。

  从长远计,政府需要采取措施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升居民消费比率,推动经济的自由化和市场化改革,密切关注货币信贷总量变动,鼓励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并容忍在经济调整过程中的较低增长速度。

  观点新媒体:您在《安信证券5月份金融数据评论》中提到,5月份高于市场预期的信贷投放近期再次引发市场关于货币政策基调转变的担忧,但您指出至少今年年内刺激性的货币政策方向应该很难发生改变,您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怎样的?

  高善文:主要依据是目前的经济回升建立在财政刺激的基础上,私人部门需求的全面回暖及其可持续性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确认。

发稿:见习编辑 林向审校:0

请发言时务必尊重网上道德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评论内容不代表观点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