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是,这里的“软设施”也在同步发展。迪拜人喜欢穿阿拉伯传统服装,我们这个会上的所有女工作人员都是清一色黑色长袍黑纱,前来参会的阿联酋总理、迪拜酋长穆哈默德和许多官员都穿白色长袍,与服装早已“现代化”的中国人很不一样。但这里也是阿拉伯世界最开放的地方,多少年来迪拜人就在说“开放大门、开放眼界、开放思想”(open door, open eyes, open mind)。因为迪拜的发展需要外国的技术、管理、资金,更需要外国劳工,这里多年来限制陈规,把城市变成外国人觉得舒服适意的地方,有现代设施也有高档服务的地方。迪拜常人居住人口有150万,其中七成以上是外国人。迪拜作为中东地区金融业、旅游和交通的重镇,其地位也已昭然。这一切,也决定了迪拜在现代社会的生命力。
当然,近年来迪拜发展过分依赖房地产,已经饮下了沉痛的教训。
到去年10月,迪拜房地产价格开始下滑,房地产公司股价已经大跌五成,有发展商仍然喊出惊人目标,例如Nakheel宣布将建造1公里高的世界最高摩天建筑,超过迪拜已经建成的800米高的世界最高建筑布利塔;再如有发展商宣布要建设新的巨型房地产项目珠比丽花园,总投资将达1000亿美元。这些惊世项目在目前形势下只有先行偃旗。
此外,迪拜政府寄寓厚望的Jebei Ali新机场项目,原本希望在2017年峻工,使迪拜机场每年能够接纳的客流量达到1.2亿人;政府鼎力支持的迪拜乐园(Dubailand)项目,期待 2015年建成后与美国迪斯尼乐园匹敌并更胜一筹,等等。这些雄心勃勃的计划能否如期完工已是大打问号。
前些年在迪拜的成功之后,“迪拜模式”在海湾其他国家流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成功道路,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复制?在经济下行期会有更多拷问。
图片说明:布利塔与新迪拜。楼群之间是14到20条车道的高速路。
出租车把我送到阿联酋航空的商务舱和一等舱的专用候机厅,门口有位靓装小姐举牌等候送机。见我惊叹于专用候机厅之大,她微笑:“你是第一次来这个新候机楼?”透着自豪。通向二层的双门电梯同样宽大少见。她告诉我,新候机楼有96架这样的电梯。
机场内旅客如潮。飞机上午11点直飞北京。头等舱四个位置没有客人,但商务舱前后两舱全满,后面的经济舱也是满舱。据我知,只我一人是当地招待的免费客人。
迪拜不会太冷清。
图片说明:迪拜机场新候机楼一角。
·栖霞建设无锡再退地?房企拿地“冷暖”两重天 09/05/31
·建筑城市:我看迪拜 09/05/31
·深圳拟试点小产权房办理房产证 09/05/31
·广渠门15号 万科、SOHO中国京城争霸 09/05/31
·广东年内试点政策性租赁房制度 09/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