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博鳌房地产论坛_复苏与改变中的房地产新未来
溢出的都市

  本书从全球的角度对中国的超速城市化问题做出了表达,其中收入了荷兰建筑大师库哈斯所著《巅狂的纽约》节选、《大跃进》节选,日本大师矶崎新的文章“流言城市”等等……

溢出的都市

  内容简介

  近来,中国都市的新发展,其显著特征是:社会流动性日益复杂。而生产和配置的运转系统却总是去适应某种陈旧的都市规划模式。结果,交通堵塞、空气污染、不断加大的距离、不当的公共设施、割裂的城市空间--这里只列举了当前状况的几个特征--这些都成为城市最主要的征象了。整个国土借繁荣进步之名而受到污染。由那些机会主义企业家制定的自由放任主义策略,主张要“跳跃式”地进人全球经济。中国“现代化”最显见的迹象,乃是新的通讯和信息技术,而它们也在同环境对抗。在这神情况下,效率和肮脏、适应性和混浊、灵活性和朦雾、长期性和粗糙性等等居然押韵般地共存……同样的,建筑,也表明着一种非比例的关系,它超出了任何现代与后现代的考量。这些巨型怪兽同时兼具功能性与象征性,它们在向这个世界的自由观念公示其个性和成员资格。这些恐龙们自大而排外,既不考虑整体,也不对他们自己的项目深思熟虑。倾斜的规划对圈定都市空间的边界也进行了攻击。建筑的轮廓线正在逝去,中心与外围、内部与外部、公共与私人之间的区分正在消失。因此,这些脆弱的模式、一个多层面的流动空间激发了一个多样性群岛的出现,这些群岛通过一个高效的网络社会连接在一起,它们处在永恒的控制之下。这种控制出现在每个层面,并且作为一种集体管制的持续努力渗进生产过程之中。以分散的生产单位来参与全球范围的生产,这种倾斜的规划和脆弱的模式表达了珠江三角洲独一无二的动态性。

  一本可以成为引擎的书

  胡昉

  倾斜的城市,脆弱的城市,癫狂的城市;流言城市,物体城市,失忆的城市;超级城市,未来城市,不可预测的城市……

  《溢出的都市》叠加了空前数量的城市形态描述,以至于这本书本身成为一个多层次的富有冒险性的文本/图像空间,在我印象中,这也是期待已久的《今日先锋》以一种全新的形态出现在公众面前,通过将重点定位于我们所身处其间的“城市”,它在刷新“先锋性”在今天的意义,让人感受到经过阶段性思考之后的新鲜能量。

  犹如一座城市,这是一本无法用任何语言简略概括的书,是一本必须亲身去体验的书。从雷姆·库哈斯《癫狂的纽约》节选、维姆·文德思“有关地球表面的图画”到让·鲍德里亚有关暴力与图像之间关系的论述,从古儒朗和林海华(MAPOFFICE)有关珠三角的影像散文、矶崎新的小说《流言城市》到张永和的建筑散文《物体城市》,各种类型的文本和图像交织成一个非线形的通道,它拒绝简单地告诉人们有关城市的判断,而是让人们摸索,重新体验都市的复杂性和流动性。

  这是一本当代中国都市的“导游”之书,它描绘了这个失控的现实,又从失控的现实中汲取灵感。在建筑师们所激赏的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中,忽必烈汗发现尽管马可·波罗向他描述了那么多城市,但所有这些都是从一个城市——威尼斯——剥离出的某个侧面;与此相似,这本书尽管从各个片断描绘了“欲望城市、野心城市、贪婪城市、机会主义者的城市”以及“冒险城市、开放城市、机会城市、不定性的城市”,但所有这些最终都指向一个城市——中国,我们身处的那个城市,因为它的快速变化使得它正成为一个世界的奇观。

  这些论述当代都市的珍贵文本有些是小说,有些完全可以当小说来读,有些是杰出的寓言:“任何一座塔楼的崩塌,将意味着两件事情:要么是失败,然后放弃;要么是新大陆的发现,冒险的迸发……”(雷姆·库哈斯《癫狂的纽约》节选);而当张永和悠悠写出“我是在一个水平城市中长大的。从空中看,这座城市像是一个向天际展开的坡屋顶的海洋。打破这灰色瓦浪的只是院落中飘出的葱茏的绿色以及城中城辉煌的金色”时,我们却感受到一种暴风雨即将来临前的短暂宁静,因为这种宁静很快就会被剧烈变动的现实所打破,因为从这本书的一开始,我们就进入了古儒朗和林海华(MAPOFFICE)所述的“倾斜的规划,脆弱的模式”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效率和肮脏、适应性和朦雾、长期性和粗糙性等等居然押韵般地共存……”

  你可以把整本书都看作是小说。

  实际上,《溢出的都市》的想法诞生于SARS之后的一个集体脆弱时期,但那段时期的经历却意外地刺激了这本书的生长,虽然迟至一年后几经周折才出版,仍然没有减弱它的敏感性和“先锋性”。DOMUS杂志把SARS描述为“后现代性病症”,因为它起源并集中暴发在全球城市化最为剧烈的东南亚地区。如果挪用书中乔治·巴塔耶《普遍经济论:理论导言》的片断:“地球上的生命史主要是某种狂野的生机勃勃地结果,决定性事件是奢华的发展和日益沉重的生命形式的生产”,那么,这本书的产生无疑是承重了生命之重的。

  主编没有按照惯例在书的扉页写下介绍性的文字,而是用摘引书中文字的方式取代,让这本书自己说话,我把这种态度看成是对让·鲍德里亚所述的“陈词滥调、无关痛痒、虚无之感”的拒绝。正如这位法国智者所描述的,尽管这个时代的事件本身是非常嘈杂的,但有些事件还是能够牵引出平静。这本书正是诞生于“未”和“建成”之间,是一本从“骚动”中脱胎出来的“冷静”之书,是一本可以反复查看、始终有所发现的城市秘密地图。

  著名策展人汉斯·尤利斯·奥布里斯特说过:“城市之所以重要不是因为它是一个话题,而是因为它是一个引擎。”毫无疑问,《溢出的都市》是一本足可以成为引擎的书。

相关文章

·墨西哥:戴面具的国家 09/05/30

·安藤忠雄建筑展 09/05/30

·物业税出台“空转” 或警示楼市逆转? 09/05/27

·赎债8.65亿 中新地产暂度“生死劫”? 09/05/27

·南京现开发商抢地大战 09/05/26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