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暂解“连环” 4亿美元债券回购履险过关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09-05-06 01:06

  对于绿城来说,要摆脱一直以来“走钢丝”般的财务状况,真正可行的出路还是在于销售。

  绿城中国(3900.HK)5月5日发布公告,公布有关2013年到期的4亿美元9%优先票据收购要约及征求同意的初步结果。

  解“连环”

  绿城的公告显示,于5月4日纽约时间下午5点结束的提前同意截止日,本金额358,860,000亿美元的票据(占未清偿票据本金总额约89.72%)已有效交付且未收回;及持有本金额367,529,000亿美元的票据(占未清偿票据本金总额约91.88%)的持有人的同意(包括视作已发出的同意)已发出且并无吊销。

  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绿城一度被业内及媒体认为是中国内地“最危险”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之一。随着此则公告的发布,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绿城已经暂时摆脱了这次危机。

  根据资料,如果5月5日绿城中国不能以8.5折的价格回购上述高息债券,那么债券承销机构及持有其债券总金额25%以上的债权人有可能要求绿城提前赎回债券,并对绿城的资产进行清算。而且,绿城此前的信托融资计划也会受到影响,在该信托计划当中,绿城中国旗下绿城房地产与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订立了信托协议,成立中海绿城1号房地产投资基金,计划融资9.92亿元至19.83亿元。

  这是一份对绿城并不算美妙的信托协议。该协议规定,若绿城发生重大不利事件,将以1元的代价向中海信托出售其抵押的杭州项目公司和无锡项目公司的所有剩余权益。协议同时规定,若绿城履行这一信托计划,则意味着将违背高息债券合约中,项目公司债务不得超过总负债15%。该信托贷款年利率高达14%。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绿城此次4亿美元债券赎回需求未被债权人通过的话,绿城蓝色钱江(杭州项目公司)与无锡太湖新城(无锡项目公司)可能受到影响。

  外界此前一直都不看好绿城此次的4亿美元债券回购计划。但值得绿城庆幸的是,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如外界担忧的那样,而是“出人意料”地顺利。

绿城

  财务“履险”

  在4月26日,虽然绿城给出了令人失望的2008年度报表,但绿城中国董事局常务副主席寿柏年在业绩会上仍然坚持“对今年现金流的平衡还是很有信心”,此后,几乎所有的目光都毫无疑问地盯住了绿城在5月5日要完成的回购动作。

  对于媒体在“连环债”问题上的追问,绿城方面一再表示不担心会引发相关债务连锁反应,因为绿城国内的贷款与之并无干系,而且,绿城已经为此次回购准备了足够的现金——绿城在此前的公告中称,回购所需资金主要来自其内部资源,包括出售杭州绿城和无锡绿城的股权以及杭州绿城和无锡绿城提供的股东贷款的部分还款。

  事实上,真正令人担忧的正是绿城目前的财务状况。

  根据年报,截至3月31日,绿城获得银行新增贷款及物业销售资金是44亿元,负债率则高达140%,而且,其所获得的国内银行200亿元授信等融资,只能用于其项目建设,不能用于偿还债务、补充流动资金等用途。

  绿城2009年到期的银行债务是66亿元,09年应支付的地价款大约为60亿。而更严重的是,2009年第一季度,绿城的销售并不出色,大部分类似规模的房地产上市公司进入2009年以来都有极为出色的销售表现,但绿城首季销售仅为25亿元,这种表现无法不让外界担忧其2009年的销售成绩。

  因此,待回购完成,绿城虽然度过了被媒体称为“生死一周”的困难时刻,但同时却陷入了负债率高企、企业自身流动性变弱的麻烦当中。毕竟绿城为回购掏出的都是“真金白银”,这对于绿城“摇摇欲坠”的企业流动性而言,无疑是加了一道重压。

  此前有分析人士对观点新媒体表示,也许绿城有可能通过各种方式将只能用于项目的贷款转化为公司流动性,绿城真正要担忧的是境外债务而不必担心其国内债务。

  但是对于绿城来说,要摆脱一直以来“走钢丝”般的财务状况,真正可行的出路还是在于销售。除了销售回笼现金改善流动性,其他的一切如贷款、发债等融资手段对于绿城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

发稿:徐耀辉审校:0

请发言时务必尊重网上道德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评论内容不代表观点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