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2008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当中,销售金额超越200亿的有4家:万科、中海、保利及绿地。
放在5年前,抑或说是4年前,这是很难想象的。
就在2004年的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其时,驾驭着顺驰的孙宏斌在提出自己的100亿销售理想的时候,大多数中国房地产界人士对此不屑一顾,王石甚至不留情面地说他瞎说。
但万科是最早迈入百亿俱乐部的中国地产企业之一,4年来,万科的复合增长率是60%。
这是一个极其矛盾的时间点,我们可以发现,万科、中海、保利和绿地的高复合增长均出现在2004年之后。
站在我们的角度观察而言,万科、中海、保利和绿地的高速增长并不仅仅决定于2004年之后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整体利润的提高。恰恰相反,万科、中海、保利和绿地恰恰是规模扩张型的房地产企业。
在他们当中,万科与绿地的整体利润并不是行业中最为突出的,但却是扩张最为成功的企业,而中海则在规模扩张与利润之间寻找到了合适的平衡点。
保利有些例外,这种例外在于保利扩张的基础与其企业性质相关。
此外,这些扩张性房地产企业在扩张之后对区域的深耕是我们值得关注的焦点。万科2008年在数个城市中销售排名第一,而中海则在深圳、广州、成都及北京这样优良的市场当中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2008年,作为上海的本土企业,绿地不再是当地的销售冠军,但绿地却在多个二三线城市站住脚根,成为这些城市市场的主导力量,保利亦是如此。
对于区域市场份额的成功把握成为2008年中国销售额超过200亿的四家企业的共同特征。
这恰恰说明,类似于万科、中海、保利及绿地这样的房地产企业在跨区域的市场拓展的成功成为其高复合增长的关键。
当然,区域市场拓展的策略是不尽相同的。这是我们本期杂志封面故事的核心。
·绿城中国深陷“连环债” 09/04/23
·孟晓苏:房地产困境之中的反思 09/04/18
·直播实录:城市观点论坛冰城行(上) 09/04/18
·拉高债务风险 绿城对赌信托 09/04/17
·560亿投资预警:万达的“快车道” 09/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