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资源变形记:ST筑信曲折重组路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09-04-07 01:39
评论
自2007年天津大通借壳ST筑信以来,ST筑信的债务重组工作已经历时两年。
4月2日,海南筑信发布公告,ST筑信将与海南国投于2008年1月24日签署的《债务清偿协议》的履行期限,顺延9个月。自2007年天津大通借壳ST筑信以来,ST筑信的债务重组工作已经历时两年。
似乎天津大通仍然在做最后的努力。
债务重组
也许天津大通并未意识到2007-2009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会发生如此曲折的变化。当2007年1月10日天津大通与其一致行动人天津艺豪拍下“S*ST一投”28.6%股份的时候,也许并未意识到这将是一场历时两年的重组。
天津大通对“S*ST一投”的重组方案异常漂亮。在其公布的方案中,股改、债务重组与定向增发几乎是环环相扣。
事实上,在“S*ST一投”破产退市的背景之下,无论从股东还是从海南省政府方面,对于天津大通重组“S*ST一投”均抱积极支持的态度。“S*ST一投”股改方案顺利通过,“S*ST一投”很快更名“ST筑信”。
然而,影响天津大通重组“S*ST一投”的核心依然是债务。事实上,天津大通作为海南省外房地产企业希望能够借壳“S*ST一投”的最大障碍恰恰是海南地方对“S*ST一投”债务的重视。
资料显示,“S*ST一投”的多家债主为银行和海南省内的企业及金融机构。ST筑信2008年年报显示,目前筑信仍涉及到得债务纠纷高达18起,涉及诉讼的负债额度高达数亿元。
在天津大通最初的设计当中,其希望以资产清偿的方式进行债务重组,而后往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往“S*ST一投”注入资产,最终实现借壳上市的目的。在相关的债务重组过程当中,天津大通、ST筑信与多家债主达成协议,通过以资产注入等方式解决“S*ST一投”的负债问题。
然而天津大通很快发现了困难,他们发现,原“S*ST一投”的大股东海南省第一投资集团的部分债务的合约都有问题,由于“S*ST一投”背景复杂,且公司在2004年之后一直处于混乱状态,人员流动大,许多债务甚至成为无头的债务。天津大通重组“S*ST一投”时与债主们签订相关债务清偿协议时似乎遇到了各种法律上的困难与麻烦。
2009年初,当诸多媒体发现在ST筑信的2008年年报当中,ST筑信的董事长已经换为海航置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爱国,而原天津大通方面委派的董事长霍峰则担任董事一职。
因而有媒体报道,天津大通或将ST筑信转让予海航置业,但很快ST筑信刊登公告予以否认。
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海航置业无意接盘天津大通成为ST筑信的大股东的话,那么李爱国进入ST筑信的核心任务也许是负责债务重组。而在今年早些时候,证监会质疑ST筑信的信息披露存在问题,也被怀疑与此有关。事实上ST筑信迄今为止仍未解释为何李爱国在担任海航置业副董事长的同时担任ST筑信董事长。
抄底失败
天津大通借壳ST筑信的另一道难关似乎是定向增发,及其随后的资产注入。有此消息,ST筑信股价一度由2元每股升至16元每股。
2008年6月13日,ST筑信公告称,大通建设定向增发购买资产的方案于2008年6月7日过期失效。自拍得“S*ST一投”股权之后,天津大通的定向增发方案再次遇阻。
此次“为难”天津大通的是证监会,原因是天津大通玩了一个漂亮的短线。天津大通希望ST筑信以2.15元的价格向天津大通购买相关资产,而其时,ST筑信的价格为2.2元。
证监会认为天津大通的定价不合理,且怀疑天津大通涉嫌短线炒作,原因是天津大通此前拍下的限售流通股到期,可进入市场进行流通。
2008年9月,ST筑信宣布再次启动重组,但仅1个多月后,ST筑信重组又没了下文,并且表示公司在恢复交易后3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时至2009年,当证监会开始调查ST筑信信息披露问题的时候,天津大通的定向增发仍遥遥无期。
有业内人士分析,天津大通借壳ST筑信,其操作手法与房地产商们的一贯态度类似。理由是在2008年房地产市场与资本市场双双下滑的时候,此时天津大通对重组ST筑信的兴趣远不如2007年。他们宁可将壳资源搁置,就像开发商们传统的囤盘策略一样。该业内人士认为,仅就价值而言,今天的ST筑信显然不像2007年,现时的ST筑信甚至成为天津大通负累,原因是那些纷繁的债务。
而该业内人士同时认为,天津大通的重组计划本身就透露了天津大通的抄底目的,但表现的太过明显。
沈建光股市保卫战,我们输不起
胡志刚深圳房价狂飙喜哉?忧哉?
时代业绩会:下半年广州为主扩张 不喜欢大起大落的地方
2015-08-04
博鳌特稿:王灏 首创新里程
2015-08-03
招商地产要退市了? 招商局蛇口将换股吸收重新上市
2015-08-03
7月销售同比大增 万科与彩生活物业“竞赛”开跑
2015-08-03
江北多收了三五斗 正荣南京7月业绩水涨船高
2015-08-03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