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G30
否决汇源交易 中国是最终输家

  利用Euromonitor最近发布的2008年市场份额数据,我计算了中国果蔬汁市场在可口可乐-汇源并购前后的HHI值。可口可乐旗下所有果汁品牌加起来在中国占据了11.8%的最大份额,汇源位居第二,占8.5%。我们假定二者在中国的地区市场完全重合,则并购后的HHI为552,高于并购前的352,但仍远远没有达到需要严格审查的门槛。

  中国媒体重点将汇源在中国纯果汁市场33%的份额作为行业集中的初步证据。但依据欧美监管机构所用的原则,纯果汁市场这个定义范畴太窄,因为许多种果汁产品都被消费者视为可能的替代品。

  负责审查这桩交易的中国商务部在一份声明中暗示,它关注的重点在于更大的市场而非小范围市场,并表示,担心可口可乐会利用在中国碳酸饮料市场的支配地位,对整个软饮料市场施加不利于竞争的影响。可口可乐占据碳酸饮料市场52.5%的份额。那我们就来看看Euromonitor提供的2008年软饮料市场数据。软饮料包括所有的不含酒精、非乳制品品牌产品。可口可乐在软饮料市场占15.8%的份额,汇源的市场份额为2.0%。二者并购后的HHI为639,高于并购前的576,仍远远低于1,000的入门值。

  中国政府否决了在欧美连审查门槛都没达到的交易,这一事实说明中国要么会实行比欧美严格得多的标准,要么就是借反垄断之名达到政治性更强的目的。如果是前者,看看中国国内公司的并购是否也适用了同样的严格标准会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尤其是中国的国有企业。最近由政府主导的大规模整合模式表明不太可能实行了更严格的反垄断标准,比如中国网通与中国联通合并,或是上海汽车与南京汽车合并。

  后一个结论似乎更接近事实,即商务部是在进行更具政治意味的行动。商务部的声明揭示了其目的何在:声明中说,可口可乐的并购将挤压国内中小型果汁企业生存空间,给中国果汁饮料市场竞争格局造成不良影响。换言之,中国阻止该交易是为了保护国内生产商不受强大的外国竞争者挤压。

  这种情况早有先例。2005年,中国政府阻止了凯雷投资集团(Carlyle Group)提出收购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Xugong Group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简称:徐工机械)的交易,这被普遍认为是阻止外资进入快速发展的工程机械领域的政治手段。不幸的是,可口可乐-汇源交易似乎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即中国政府现在有了新的法律工具,可以随心所欲地得到类似的结果。

  作为中国第一桩重大反垄断审查,可口可乐提出的交易给了商务部一个机会,可以设定可靠的、理由充分的先例,为新的反垄断法建立可信度,然而中国政府拙劣地破坏了这个机会。中国在这个时候向其全球贸易伙伴发出了可能是最糟糕的信息。

  这桩交易失败的真正输家并非可口可乐,它仍有将自己的品牌引入中国并进行营销的资源。汇源这类中国公司的所有者、员工和股东才是真正的输家。有了这样的先例,在食品、服装、电子产品及其他领域创建了富有活力的新品牌的那些人所获得的回报更小,能够让公司得以参与下一阶段的全球竞争的机会也更少了。中国最终将会成为输家。

  (编者按:本文作者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相关文章

·否决汇源交易 中国是最终输家 09/03/24

·“蔡屋围地主” 京基扩张之累 09/03/23

·政治为主市场为副的汇源裁决 09/03/19

·商务部“抬举”可口可乐 09/03/19

·有人不想喝掺可乐的汇源果汁 09/03/18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