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房股债券首违约 中新地产资金链再调查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09-02-06 03:03
评论
房地产行业形势突变,如今不少当初的发行的债券已经开始还本付息,中新地产开始面临着无法应付的还贷压力。
中新地产集团(HK.0563)将面临着4亿美元高级债、11亿港元可转债、31.8亿港元银行贷款、及61.4亿港元应付款的偿债压力,但其拥有的现金仅有约20亿港元,以该公司目前的现状,已经难以通过银行和资本市场融资缓解资金压力,中新地产资金链开始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
还债压力
中新地产是香港上市公司,市值达96亿港元,在内地开发了西安中新浐灞半岛、天津老城厢等知名楼盘。其营销总监总裁助理陈宁接受观点网采访时表示,2008年中新地产销售额有40多亿。
2007年资本市场上的大举融资,可谓一把双刃剑,如今不少当初的发行的债券已经开始还本付息,中新地产面临着沉重的还贷压力。
据报道,中新地产集团未能如期偿付其原本应该于2008年1月23日支付的4亿美元(票面利率9.75%)高级债的半年利息1950万美元,中新地产集团成为本轮金融海啸下,首家对其公开对外发行债券违约的香港上市中国房地产开发商,这也是首宗内房股债券违约事件。
中新地产集团的资金压力不仅仅限于此,中金公司在报告中称,中新地产集团除了4亿美元的高级债外,还有9.4亿港元的可转债、31.8亿港元银行贷款、及61.4亿港元应付款。
中金公司还指出,其2011年6月可换股债券的要求赎回权(以120.103赎回)将于2009年6月12日首次到期,涉及金额约11.28亿港元,由于6.2港元的转股价大幅高于公司其停牌时4.95港元的价格,相信绝大部分可转债持有者均会要求赎回而放弃转股,对公司流动性带来很大挑战。
在中新地产集团债券利息逾期未付后,标普立即下调了中新地产集团的投资评级,标普称此次事件进一步显示出其脆弱的流动性状况。“我们了解到中新地产集团目前拥有约20亿港元的现金,但只有很少一部分在香港。”
融资无望
据了解,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已在10月放宽货币政策,但由于房地产市场的风险日渐受到关注,银行对房地产业的放贷保持审慎。市场人士分析,受到债券利息未付事件和土地交易被调查传言的影响,中新地产集团获得银行新的贷款支持的可能已经很小。
不仅如此,中新地产集团已经基本上失去了从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中新地产集团从2008年停牌至今超过一年,目前看来,该股的复牌日似乎遥遥无期,股票失去了流动性,已经失去了从资本市场上融资的基础。
此外,中新地产集团停牌期间高管离职和审计师辞职引起投资者对该公司声誉的质疑,中新地产要想从资本市场融资更是难上加难。
穆迪副总裁曾启贤称,由于2008年1月份停牌以来其公司管理人员和审计师相继辞职,对该公司的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和透明度较低的担忧有所上升。所有上述负面情况可能会影响该公司的声誉及未来的融资能力。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内地房地产上市公司负责人向观点网表示,中新地产集团存在土地和税收方面的种种问题,而且,从他了解到的信息看,中新地产的资金链怀疑已经断裂了。
就此,观点网致电中新集团执行董事和资本运营负责人元崑和中新集团执行董事兼总裁刘义,电话均无人接听,而中新地产资金部负责人王晓云则表示没有时间接受采访。
沈建光股市保卫战,我们输不起
胡志刚深圳房价狂飙喜哉?忧哉?
时代业绩会:下半年广州为主扩张 不喜欢大起大落的地方
2015-08-04
博鳌特稿:王灏 首创新里程
2015-08-03
招商地产要退市了? 招商局蛇口将换股吸收重新上市
2015-08-03
7月销售同比大增 万科与彩生活物业“竞赛”开跑
2015-08-03
江北多收了三五斗 正荣南京7月业绩水涨船高
2015-08-03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