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 碉楼人家

  开平市内,碉楼星罗棋布,城镇农村,举目皆是,多者一村十几座,少者一村二三座。从水口到百合,又从塘口到蚬冈、赤水,纵横数十公里连绵不断,蔚为大观。这一座座碉楼,是开平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它不仅反映了侨乡人民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的一段历史,同时也是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一条别具特色的艺术长廊。可以说,开平作为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她的特色在碉楼上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对碉楼资源进行保护和挖掘,对于研究华侨史和建筑艺术,对于开发旅游资源和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加上其所辖之境,原为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较为混乱。因此,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

  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料来分,大致有钢筋水泥楼、青砖楼、泥楼、石楼四种。开平碉楼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更是千姿百态,让人叹为观止。有中国传统硬山顶式、悬山顶式,也有国外(特别是欧洲大陆)不同时期的建筑形式、建筑风格,如哥特式、罗马式等等。而大多数碉楼融合了各个国家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点。

  风采堂位于市区风采中学内,又名“余氏名贤忠襄公祠”,总建筑面积5364平方米。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动工,历时八年建成。风采堂既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又吸取了西洋建筑的艺术特色,布局合理,结构严谨,瑰丽雄伟,别具一格。

  赤坎镇有350多年历史,是一座具有浓郁南国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侨乡古镇。堤西路古民居多建于20世纪二十年代,由侨胞、乡村祖尝、商号老板兴建。楼高一般2至3层,是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的结合体,即在传统“金”字瓦顶及青砖结构的基础上,融入当时先进的西洋混凝土建筑材料。整齐而风格各异的骑楼是其一大特点。

  “加拿大村”原名耀华坊,隶属赤坎镇灵源村委会,为旅加华侨出资兴建,故名。村场由加国知名建筑师规划,村中有10座古民居、1座碉楼,多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间。这些建筑中西合璧,融合了中国传统灰塑、罗马柱、圆拱、花雕等建筑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日升楼与翼云楼位于赤水镇大同村村口,始建于1926年,属于私人建造的用于防匪、居住的碉楼。两楼并排而立、相互依偎,数十载的风雨侵蚀使之留下斑斑痕迹。该楼为保护村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位于百合镇齐塘村委会河带村,1912年旅居加拿大华侨为防止匪盗而兴建,耗资三万双毫。因其是当地最高的建筑,号称与天际飞雁齐平,故名“雁平楼”。

  位于百合镇厚山村委会虾边村村中,建于20世纪二十年代,是开平第一个农会――虾边农会及中共地方党组织的活动据点。该楼的标准层3层,顶部亭阁2层,第 4层正面为柱廊式,四角均有一个“燕子窝”,窝内均设有枪眼。顶层为欧洲城堡式。适庐古色古香,堪称“三合土”碉楼的代表作。

  方氏灯楼坐落在开平市塘口镇塘口墟北面的山坡上,东距开平市区11公里。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由今宅群、强亚两村的方氏家族共同集资兴建,原名“古溪楼”,以方氏家族聚居的古宅地名和原来流经楼旁的小溪命名。该楼高5层18.43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第3层以下为值班人员食宿之处,第4层为挑台敞廊,第5层为西洋式穹窿顶的亭阁,楼内配备值班预警的西方早期发电机、探照灯、枪械等,是典型的更楼。方氏灯楼历史上为古宅乡的方氏民众防备北面马冈一带的土匪袭击起到了积极的预警防卫作用。

  马降龙碉楼群位于开平市百合镇百合墟东南面,东北距开平市区15公里,是由永安、南安、河东、庆临、龙江5条自然村组成,为黄、关两姓家族于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兴建。现有村民171户、506人,80%为侨户。海外侨胞多于国内人口,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

  马降龙村背靠气势磅礴的百足山,面临清澈如镜的潭江水,5条自然村像一条珠链,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青山绿水之间。身临其境,翠竹扑面,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人们辛勤劳作,安居乐业,生态环境十分优美。该村有13座碉楼,这些碉楼造型别致,保存完好,掩映于村后茂密的竹丛中,与周围民居、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登高远眺近观,疑为天上人间。

  马降龙碉楼在保护当地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据记载,1963、1965、1968年开平发生3次大水灾,洪水漫过民居屋顶,村民登上碉楼得以避难。

 

相关文章

·铁路上的奢华:东方快车之旅 09/01/05

·潘伟明的两个账本 08/12/14

·一个诗人的深圳史 08/12/07

·季斌 蓝光无恙 08/10/15

·上海新房成交量创30周新低 08/09/18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