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2012年见底”非万科观点

  编者按:作为行业的领头羊,万科的一举一动总是吸引公众的目光。08年刚过,关于万科的几则消息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边有消息称,万科认为房价2012年才能见底;另一边又有相反的传闻称,万科已计划好在09年大举抄底土地市场。实际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就此万科第一时间发来了万科执行副总裁肖莉的观点。

  据报道,有万科内部员工透露,万科原来预测房价见底时间在2009年底,但是现在调整为2012年,公司对市场已做了最坏的预测和准备。是否确有其事?公司是如何做出这一判断的?

  万科从来不会对“房价底部在哪里”、“房价何时见底”之类问题做出预测,万科也并不需要进行此类预测。

  万科在2008年第三季度报告中已经明确表示:“公司对中国经济及中国住宅市场的长期前景,依然怀有坚定不移的信心。但短期内经营环境的变化,正面临空前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极为特殊的阶段,中国住宅市场短期内的变动可能也极其复杂,已经超出了企业的预测能力。”这一观点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而在2008年万科公司债发行网上路演中,面对投资者关于“房价何时见底”的问题,万科也公开做出了回应:“市场是一个众多参与者分散决策的复杂系统,各参与者的看法、判断存在差异,而他们各自的决定和行为,或多或少都会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因此试图对市场的短期走势做出精确预测,就像预测大盘指数一样,是不现实的。企业也并不需要对所有的问题都做出精确预测后才能做出有效的决定和行动。”

  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万科一向认为“应对重于预测”,企业能够做到也需要做到的是,针对市场的各种可能性制订有效、周密的预案,并在形势趋于明朗时迅速付诸行动。也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万科从来没有在年初公布过每年的销售计划和目标,而是会持续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公司的基本策略在2008年第三季度报告中也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表述:“面对如此众多的不确定性,公司管理层认为,企业的经营策略,只能回到更基本的商业逻辑,在短期的高度不确定性之外,把握确定、恒久的市场规律。具体来说,就是一方面坚持‘现金为王’的策略,在确保经营稳健性和安全性的同时,为随时把握可能萌发的市场机会蓄积力量。另一方面,在行业的调整期内,公司不应过于追求短期内的规模增长,而更应致力于提升公司的专业能力,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自身的优势,以立足长远,提高公司为客户和股东创造价值的能力。”

  一直以来,万科对行业和市场的观点、判断倍受投资者关注,对此万科深感荣幸。而我们也恳请投资者慎重对待信息来源,以万科公开披露的报告为准,切勿轻信未经公司证实的传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据悉上海万科近期正开展系列促销,公司在原有的暖冬计划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优惠,购房者可仅支付一成首付,具体的安排是怎样的?

  如果将“一成首付”理解为“90%银行按揭”,那么这种传闻是不真实的。目前国家对购房最高按揭比例有明确规定,任何突破这一限制的做法都是违规的,银行也不会支持。

  实际的情况是,上海万科为了鼓励有购房意愿的客户,在一些楼盘允许客户分期支付首付款,即在签约时先支付10%的房价款,剩余首付款在一定期限内再行缴纳(在目前的活动中,这个期限为09年2月28日)。客户只有在付清全部首付款后,才能向银行申请按揭贷款。显然,这和“一成首付”的做法有着根本的区别。

  有消息称,万科09年将向各地分公司下达融资任务,以备更多的资金在09年抄底拿地。公司是否已经做出了这样的战略部署?

  这一传闻与事实不符。

  首先,万科对融资管理非常严格,所有融资计划均由集团总部统筹计划,并由总部直接实施或在总部监控下实施。未经总部批准,各一线公司不得自行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因此仅从管理模式上看,万科就不可能“对各地分公司下达融资任务”;而事实上万科一线公司的工作目标,也从来就不存在融资金额方面的任何内容。

  其次,目前的市场还处于调整期,短期内市场依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万科在项目获取上仍然会采取审慎的态度,目前没有任何大规模扩充项目资源的计划。

相关文章

·“房价2012年见底”非万科观点 09/01/14

·瑞银:预计中国房价二季度见底 09/01/13

·金地:09年预计销售100亿 09/01/13

·中原一周楼市统计(2009.01.05—2009.01.11) 09/01/13

·中国REITs生不逢时? 09/01/12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