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保住这些古民居,一座城市的建筑文脉才能得以传承,对于我们的后代来说,真实的建筑是实实在在的城市记忆。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传统建筑及其生态环境就是其历史文化的载体,留下的是这座城市一代代人生活的印记,它融化在人们的血液里,理应代代传承,就如同每个人的血管里都要流淌着先人的血液。
只是,当传统建筑遇上现代都市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很多承载其上的城市生活印记难免日渐消逝。而都市生活的喧嚣浮华,让置身其中的都市人往往只顾一味向前奔忙,而顾不上回过头看看身后这些逐渐远去的历史。那么,许多年后,我们该拿什么让后人重温最真切的城市记忆,让他们找到回家的路呢?
幸好,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热爱城市,痴迷老建筑,留恋关于城市所有的陈旧记忆。所以,他们不约而同地拿起相机,走上了“记忆城市”之路。苏州的田建新、南京的高松、常熟的李笛等等,就走在这群人的前列,他们用影像记录城市的同时,也给我们讲述着关于城市记忆的故事。
常熟:记忆定格怀旧影像
在常熟供电部门工作的李笛,每天中午只要有空,就会背上一台相机,穿梭于老城的大街小巷。
他的走街串巷,和一般人不同,热闹的市中心、繁华的街道往往看不见他的身影,偏僻的老宅、破旧的院落、古静的寺庙……总之,越老、越旧的地方,都能找到他。这时的李笛,就像一位朝圣者,一脸的虔诚,专心致志地端起相机,拍下一幅幅珍藏。
1970年出生的李笛,自幼在常熟长大,熟悉老城的每一条街巷,每一处古地名,谈起家乡的历史典故,如数家珍。
近年来,随着老城改造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老物件”开始在人们眼前消失,李笛忽然间有了种失落感。他对记者说:“有时和朋友们聊天时说起一些小时候去的地方,就会发现,这些地方好像都不在了,只存在于我们的记忆里了。那时候,特别惆怅。”他呵呵笑了一下说,“可能我们也‘老’了吧,开始怀旧了。”
怀旧,或许是一句玩笑话。但这种失落感却让李笛觉得自己该做点什么了。而这时,一位老人的求助,让李笛开始了“寻找记忆”之旅。
那是2006年底,常熟文史界的一位老前辈,因痛心不少古迹破落不堪的现状,写了几首诗要在当地媒体发表,希望李笛能去这些地方拍点照片。李笛去了一看,非常失望。“言子是孔子惟一一位南方弟子,可言子祠除了外面看上去还行,里面实在不忍目睹。窗棱、砖雕、门板等精美的建筑构件像柴火一样堆得到处都是,让人看了心痛。”李笛说,“当时我就想,我应该把老城的记忆拍下来,为后人留点念想。”
就这样,李笛开始了“扫街”,不到10平方公里的常熟老城区,到处留下了他的足迹。这两年来,他几乎把常熟老城所有的老街巷、老院落、文物古迹等都拍了个遍,让他深感遗憾同时又有一点欣慰的是,这些他拍过的地方有不少已经不在了。
跟不上拆迁的脚步,让李笛颇感无奈,“2/3的老城已经被拆掉了,有的老宅子,第一次去没拍成,过两天再去,就不在了,心里特别难受。”
记录老城的记忆,更多的是需要有一种感情。李笛说:“下面我准备走进老院落、老宅子去拍,以后有了时间,我还会给这些图片都配上文字,让人们对老城的记忆更加全面。”
·瑞信:明年内地房价下跌10-15% 08/11/04
·广州地税局:房地产业查补税额近亿 08/11/03
·经纬行:10月24日-10月30日广州楼市观察 08/11/03
·埃托·索特萨斯 08/11/03
·日本 懒惰的国家? 08/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