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湾广场其实是一个直接平俗的名称,广州和大连都将其列为城市地标。“港湾”,在于所处的滨水环境和位置,而广场则是建筑物的功能与构成。地处不同的城市,港湾或者广场概念是混合于一的,并不盛气凌人,而且比其它“挂文化卖商业”的噱头还是好一些的。
广州市港湾广场
广州市曾经有过发达的水运,位于江湾桥和海印桥的大沙头一带原是港务管理和航运企业所在地,后来发展成为多种商品批发业的积聚地,缺少商业设施与休闲空间,近水环境亟待整理和更新。在广州市珠江岸线规划中,大沙头地区被定位为“以旅游、休闲及适量商业服务作为主导功能,建设以开敞空间为主、富有活力的城市滨水风貌区”,属于广州珠江旅游岸线的重要景观形象区域,被认为是广州城市山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于此位于城市旧区核心地区进行更新改造、建设新的地标性建筑物,可以说是一项改变珠江沿江地区不够景气的状况、构建活跃的局面的重要措施。
加拿大B+H国际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港湾广场,2003年开始建设。由于地段位置重要,又是21世纪初期实施广州市沿江地区城市形象更新和改善环境的第一个项目,在其规划与建筑设计中,贯彻“体现定位,创造城市滨江新景观,使之成为广州城市形象的新标志和旅游观光区之一”的目标和要求,其功能包括商务、旅游、休闲、观光和购物等。
港湾广场建筑群的东西走向800余米,南北走向80~120米,共分为3个部分:西边的广州港务局大楼建筑用地,规划建设30层塔楼和3到5层的裙楼,由广州港口管理指挥中心大楼、商业娱乐区、休闲广场区、客运码头区、生态公园区,以及观光游船码头等部分构成,规划建设3万平方米的公共绿地。从港湾广场现已的建筑与空间形象来看,在沿江地区的新建筑当中,建筑性格和形态反映了时代精神和21世纪初期所盛行的设计手法,其标识性也尚属突出。
以两组宁静、稳重的简单形体构成港湾广场较为谦和的外观。最初,给予港湾广场设计竞赛提出的题目当中,有着“注重建筑群体及其空间布局的序列感、理解外环境景观要素、重视珠江生态资源”等方面的要求。如此,建筑师重分析项目周边的已建区域和待建建筑物之间关系,以及其与水体间的空间关系,便成为进行空间布局与组织各项功能的首要条件。因此,处理好各功能区段间空间景观的衔接、尊重珠江生态环境,把握好自然与人工环境的有机共融,形成了方案设计和建筑理念的主要基点。
港湾广场的谦和设计风格还表现在对建筑形体、滨江岸线与珠江水体等进行环境协调等方面,诸如岸线的亲水性、人的可达性以及方便连接二线地区的空间关系也得到了重视和慎重的处理,包括于地块所在的滨水区域内设置公共化的步行带和绿带,以及对外开放的生态型公园绿地等;在接近海印桥一侧已经建成一个市区内最大的旅游观光码头,同时,随着天字码头的改造迁建,广州市旅游品牌——珠江夜游项目及其所在公司都将把游船集中停靠在这里。
在建筑设计创作当中,建筑形态的谦和既是谦让于环境景观,也是空间、造型和外部装饰的节制,当谦和能够成为一种风格,建筑设计才有可能回归到从容的审美观而不是引领盲目的所谓时尚。
·让谦和成为一种风格——广州市港湾广场 08/10/08
·英伦时尚的新出路 08/10/08
·这就是我想要的博物馆! 08/10/08
·朴实摩登四合院 08/10/07
·这个秋冬必备的黑色魔力款! 08/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