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开闸 巨量资金拯救楼市?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08-08-26 02:45
评论
中国楼市资金缺口高达3000亿,今年下半年的形势更为严峻。在这种背景下,巨量的保险资金也许已被视作楼市的“救世主”。
8月25日上午,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对保险法的修订表明了态度,增加了规定保险资金可以投资不动产。
保监会开闸
据了解,如果这次修订成功,那么这将是“保险法”首次向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开闸”。保监会有关人士对媒体表示,不动产投资规模大、期限长,比较符合保险资金追求长期、价值、稳健投资的特点。放开该渠道可发挥保险的资本融通功能,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并优化保险资产结构,为保险业培育新的盈利模式。
事实上,目前已有保险公司尝试投资开发商业用途房地产。在他们看来,保险资金投入不动产对保险业的优势无疑是一次很好的实践。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法治研究中心主任胡滨也表示,现有的《保险法》对保险资金应用渠道的问题,保险法已经执行很多年了,在现在的背景下,保险公司投资渠道过于狭窄,这种渠道不利于保险公司提高资金运用的效率,规避市场风险,这是为什么保险法修改对保险资金利用渠道进行拓宽的主要原因。
表面上看,是旧《保险法》的种种弊端促成了保监会做这个决定。但实际上,这个决定就是保险业为自己考虑的结果,基于房地产行业现在处于低迷的状况,保险业放宽了投资,于是,“保险行业是不是在救市”的言论在网上被讨论得热火朝天。
根据戴德梁行此前的报告显示,中国楼市资金缺口高达3000亿元,今年下半年的资金缺口更为严峻。在这种背景下,巨量的保险资金也许已被视作楼市的“救世主”。
受此消息影响,近日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三大保险巨头开始领涨,包揽了金融股涨幅前三。
最终中国人寿收于25.24元,涨1.98%;中国平安收于43.47元,涨1.42%;中国太保收于18.06元,涨2.09%。
曲线救国
保险行业和房地产的关系由来已久。国内各大保险公司在“保险资金不能直接投资国内地产项目”的政策下,已纷纷通过以购买自用办公楼的方式,曲线进入房地产领域。
资料显示,2006年保险公司自用物业的购买面积己经超过20万平方米,2008年第一季度北京的写字楼整体销售交易在金融街区内有明显增加,投资者主要是保险业和银行业,当中包括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以22亿元收购总面积约7.8万平方米的丰盛大厦。
在北京金融街上可以看到两个有中国人寿和中国银监会标志的建筑物相邻而立,另外泰康人寿也在金融街和CBD商业区内同时买下两座写字楼,合计超过10万平方米,分别冠名“泰康国际大厦”和“泰康金融大厦”。
中国平安保险2007年的年报显示,公司在2007年通过平安信托转投的投资性房地产超过40亿元,较2006年的16.6亿增加144%。其主要来自深圳中信广场带来物业投资的增加。而其他保险公司在这方面的表现一点都不逊色于平安保险。民生保险、太平人寿、生命人寿、中意人寿都分别在北京的金融街和CBD商业区及中关村的商圈内购买了几万平方米不等的物业。
这些保险公司和金融机构在购买和自用的商业物业上既达到了保值的目的,又获得了租赁所带来的稳定现金流,这成为吸引保险公司曲线进入房地产市场的直接诱因。
而目前房地产行业的主要问题是资金的问题,房地产行业一般是项目贷款,有较短的期限,解决了房地产行业资金问题的办法,对房地产行业来说有最直接的影响。在这种状况下看来,大量的保险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或许并不算一件坏事。
事实上,2006年3月中国保监会公布的《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虽然没有明确禁止保险行业投资房地产领域,但也没有明确放开。这也就是说这个在章法上的对保险业的放宽其实也有限。
沈建光股市保卫战,我们输不起
胡志刚深圳房价狂飙喜哉?忧哉?
时代业绩会:下半年广州为主扩张 不喜欢大起大落的地方
2015-08-04
博鳌特稿:王灏 首创新里程
2015-08-03
招商地产要退市了? 招商局蛇口将换股吸收重新上市
2015-08-03
7月销售同比大增 万科与彩生活物业“竞赛”开跑
2015-08-03
江北多收了三五斗 正荣南京7月业绩水涨船高
2015-08-03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