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利美和房贷美还能撑住美国房市吗?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08-07-15 17:38
评论
这挡住了"双美"一旦倒下将引发的灾难,而政府明确提出的坚强后盾亦对两公司在债市融资大有帮助。
大家现在都已明白,美国不会让房利美(FNM。N:Quote,Profile,Research,StockBuzz)及房贷美(FRE。N:Quote,Profile,Research,StockBuzz)倒下,但金融体系和经济面对的新问题是:两公司还有办法继续为房市提供源源不绝的融资吗?
美国周日断然采取非常措施,希望扶助房利美及房贷美这两家政府支持企业(GSE)度过信心危机。财政部不仅提高对两公司的信贷额度,且准备必要时入股,这两项措施都需要国会核准。联邦储备委员会(FED)则对这两家房贷融资巨擘开放紧急借款窗口。
这挡住了"双美"一旦倒下将引发的灾难,而政府明确提出的坚强后盾亦对两公司在债市融资大有帮助。
但在美国房市跌势未止、急需资金投入方有望回稳的情况下,要怎样才能使房利美和房贷美愿意继续为房市提供资金?而双美的房贷财神角色又能扮演到什么程度?对此大家仍不清楚。可以确定的是,要继续做美国房市的中流砥柱,两公司需要新的资本注入--很多很多的新资本。
美国财长保尔森强调,政府支持这两家GSE以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存在。但问题是,要如何才能在既不冲击现有股东权益、也不断绝两公司筹资希望的情况下,为双美注入巨额的资金?
若政府为诱使市场对两公司投入新的资本,以吸收初始损失为前提入股房利美及房贷美,那就等于亏损由全民买单,而获利则由私人投资者独享。
房贷资产组合
此外,要避免美国房市加速下滑,房利美和房贷美不只得继续担保并销售房贷证券,还得继续扩大自身保留的房贷资产组合。
"这些举措旨在维持两公司的担保业务顺利运作,未必是想协助扩大它们保留的房贷资产,"瑞士信贷房贷策略师IraJersey和MaheshSwaminathan在研究报告中指出。他们认为,政府注入的资金不太可能立即用来扩大两公司所保留的房贷资产。
大家若非健忘的话,应该还记得,监管当局3月时才放宽对双美的资本要求,以便它们增购房贷资产。当局愿意降低要求,主要是考虑到信贷紧缩正令美国房贷变得既昂贵又难以取得。
房利美、房贷美以及监管机关均强调,两公司资本稳健。但即便如此,这也并不表示它们能一如既往为房市提供资金。
崎岖险恶的长路
房贷美周五称,该公司增强资本的其中一个选择是收缩其保留的房贷资产,每月收回的100亿美元不再用来补购房贷,让其房贷资产由5月的7,700亿美元逐渐减少。果真如此,这对该公司的债权人无疑是好事,但对美国房市则是大事不妙。
房利美对其7,360亿美元的保留房贷资产未多做评论,但如果筹资不顺,估计该公司也很可能会作此打算。
在目前景况下,有谁会愿意对双美投入资金?政府是否会面对现实,提供补贴以诱使市场资金投入?如果政府希望这两家公司继续为房市提供巨额融资,或许有必要这么做,另一方案则是实际上将两公司国有化,然后将资金注入房贷体系。
那么,这到底牵涉到什么样的利害?又会影响到哪一些人呢?
在41.7万美元或以下的房贷中,双美的市占率高达约80%,占整体房贷馀额的比重则接近一半。而目前美国房价正持续下跌,标准普尔/Case-Shiller的20城市房价指数4月时较去年同期下挫15%。银行自身的困境则限制了它们的放款能力,像是周五宣告倒闭的IndyMacBancorp,还是美国历来第三大银行破产案。
事实上,美国银行业信贷馀额自3月以来下滑1.5%,是1950年有记录以来的最大跌幅。信贷进一步紧缩会导致房价进一步下跌,而房价续跌则意味着银行业得打销更多坏帐,因而进一步收紧放款,而如此一来,房价又会再打击。
"次贷崩盘是没有轻松脱困方案的,"Unicredit信贷策略主管JochenFelsenheimer表示,"这将是崎岖险恶的漫漫长路,而这不会是最后一次拯救行动,银行及其它金融业者仍深陷泥淖。"
(本文刊出时,JamesSaft对文中提及之证券未有任何直接投资,但可能透过基金间接持有相关证券。)
沈建光股市保卫战,我们输不起
胡志刚深圳房价狂飙喜哉?忧哉?
时代业绩会:下半年广州为主扩张 不喜欢大起大落的地方
2015-08-04
博鳌特稿:王灏 首创新里程
2015-08-03
招商地产要退市了? 招商局蛇口将换股吸收重新上市
2015-08-03
7月销售同比大增 万科与彩生活物业“竞赛”开跑
2015-08-03
江北多收了三五斗 正荣南京7月业绩水涨船高
2015-08-03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