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撑起中国地产的话语江湖?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08-06-29 18:47
评论
在2008博鳌地产论坛上,某报社评论员在台上和地产大佬们争论,但仔细一听,并不是在一个话语体系内探讨问题。
在今天,网民似乎成为话语的主流。媒体报道,常常在被网民曲解之后,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力。一些人有意无意地成为网民意见代言人而一举成名。话语的力量究竟有多大?除了亿万网民之外,还有谁撑起这个地产的话语江湖?
大佬派
地产大佬派以任志强、王石、冯仑、潘石屹等明星开发商为代表。这些人名气大、出场多、发言水平高,所以,影响力也大。当然,他们常常挨骂,成为地产“奸商”之代表。但是,客观上说,这些业界人物,因为常年浸淫地产行业,对政策、市场有着直觉般的认识。因此,只要不是故意说假话,他们的发言是非常有价值的。比如任志强,每天阅读6万字,专业能力远远超过很多所谓的专家。他有一个绰号叫“地产巴金”,爱说真话,很多话是大家不爱听的。
有些开发商,说不说真话,完全是出于自己的立场和需要。比如潘石屹,抛出“百日剧变”的言论,掀起一场媒体风暴。有分析就认为,他是因为手里没有土地,去年融到的大笔现金兜里装着,希望“舆情”可以推动“剧变”,他好趁机买地。也就是说,他将话语变成了匕首和投枪,做到手中无地、心中有地。
王石谈房价,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更权威,因为万科在全国的楼盘多、信息全,而且无虚假信息(政府部门的官方数据,不少是企业自行上报的,可信度依企业的公信力而定)。因此,万科的市场策略往往会成功。当然,前提是理解王石讲话的风格和禀性,不要断章取义。
专家派
在中国的房地产界,专家满天飞,仔细分类的话,专家们又各有所“专”。宏观经济派
樊纲是宏观经济专家,他谈房地产一定是从宏观经济运行的角度切入。宏观经济派的分析一般路径是:从国际经济,主要是美国,有时加上欧洲的经济形势谈起,再谈到中国经济,谈中国经济一般是出口、内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趋紧还是趋松等。金融学派
其代表人物,北京以钟伟为代表,上海以华伟为代表,这些人都是金融科班出身,谈房价,谈房地产都是以货币供求为基础。
地产学派
这里又可以分为两类。
乙方专家相对于开发商来说,这些人都是乙方,为开发商服务,或者是做营销代理,或者是做策划。这些乙方有自己的研究机构,有很强的研究能力。另外,这些人往往有着极强的数据能力。谈房价主要是谈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并以数据说话。
学界专家比如,上海所谓的“三教授”,印堃华、张永岳、张弘铭,都是院校的研究房地产的专家,还有陈淮。这些人,长期和房地产行业打交道,并都有着自己的专业知识背景,因此,研究能力都比较强。这些专家与宏观经济派、金融学派的区别是“综合”,宏观经济也谈,金融也谈,市场供求、数据也谈。
有质量的反对派缺失:中国楼市的最大缺憾
在任何一个市场中,都需要反对派,只有反对派的批评才能让人看得更为清楚。而在中国楼市,却是不乏反对派,但缺乏有质量的反对派。
在2008博鳌地产论坛上,某报社评论员在台上和地产大佬们争论,但仔细一听,并不是在一个话语体系内探讨问题。
6月22日晚,央视对话栏目邀请了上海某反对派专家。但是听下来会发现,那完全是“鸡同鸭讲”。
2004年前后,活跃于中国楼市的易宪容、尹立中以及谢国忠,是当时对中国楼市坚定的看空派。虽然事实证明他们错了,但是对于谢国忠、易宪容,没有人怀疑他们的能力。他们都是有着深厚的学术、专业能力的学者。
在中国房地产行业走向迷惘的今天,尤其需要有质量的反对派。最可怕的不是反对,而是完全一致的赞成。
沈建光股市保卫战,我们输不起
胡志刚深圳房价狂飙喜哉?忧哉?
时代业绩会:下半年广州为主扩张 不喜欢大起大落的地方
2015-08-04
博鳌特稿:王灏 首创新里程
2015-08-03
招商地产要退市了? 招商局蛇口将换股吸收重新上市
2015-08-03
7月销售同比大增 万科与彩生活物业“竞赛”开跑
2015-08-03
江北多收了三五斗 正荣南京7月业绩水涨船高
2015-08-03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