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高价北京夺地 国企大鳄突显地产拼图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08-05-20 22:25

  天生便具有的大股东资本优势,以及通畅的融资渠道,使得国有房地产企业在一片地产困局声中显得颇为活跃。

  国企房地产大鳄身影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日前,来自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最新消息称,中粮地产(北京)有限公司一举拿下顺义区后沙峪镇吉祥庄村3宗住宅、金融及公共服务设施地块。其中,C-06地块成交价62800万元,该地块规划建筑9230平方米限价房;A-10地块成交价128000万元;C-03地块成交价68600万元。三宗地共计259400万元。

  这已不是中粮地产在2008年的第一次动作。3月,中粮集团将旗下九个地产项目约240万平米土地储备注入中粮地产,使得中粮地产项目扩及至环渤海及长三角地区多个城市,土地储备达450万平方米。

  而就在5月14日,绿城中国联手资产总额居浙江第二的大型国企浙江省能源集团下属的浙信房地产,成功投得位于杭州西部住宅区的一幅商住用地(杭政储出〖2008〗7号地块),总地价为人民币10.58亿元,约合楼面地价每平方米人民币8260元。

  不久前4月22日,方兴地产通过收购母公司中化集团所持金茂集团54.87%的权益,从而进驻上海地标性建筑--金茂大厦,尽显其2008年大举扩张地产业务的野心。

  “与私营房地产企业相比,国有房地产企业有着天生的优势。”一位地产人士称,天生便具有的大股东资本优势,以及通畅的融资渠道,使得国有房地产企业在一片地产困局声中显得颇为活跃。

  中粮大手笔

  “好久都没看到如此激烈的土地竞标了。”参加了5月19日土地交易会的地产人士告诉观点网,顺义吉祥庄三块土地原定在5月19日下午3点结束竞标,但是由于争夺异常激烈,竞标一直持续到晚上6点。

  最终中粮地产在120多轮竞价之后,以25.94亿元将顺义吉祥庄三块住宅及商业用地纳入囊中。其中一块住宅用地楼面价格约达6497元/平方米。

  据了解,顺义地块自5月5日挂牌至竞标截止,有近百家开发商购买标书,其中,有包括中粮、万通、融创、金地、绿地、富力等十多家开发商先后竞价。可见中粮地产拿下该地块也相当不简单。

  实际上,经历多年内线整合与外线联合的精彩“双线操作”,中粮地产正在一步一步实现着“麻雀变凤凰”的转变。

  2005年11月,中粮集团从深圳市宝安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收购了原深宝恒59.63%的股权,成为控股股东。

  2006年2月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中粮集团持股比例降至50.52%;同时在此次股改中中粮集团承诺:将以深宝恒作为整合与发展中粮集团房地产业务的专业平台,采取逐步注入优质资产等多种形式,使公司成为具有品牌优势的房地产开发商。

  同年4月,深宝恒更名为中粮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3月,中粮集团出具《避免同业竞争承诺函》,明确了中粮地产在集团地产业务上的发展战略。按照宁高宁此前的布局,未来中粮地产主攻住宅和工业地产,中粮集团地产业务重点将转向商业地产和旅游地产,而中粮置业主攻商业地产,形成“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阵势。

  2008年2月15日,中粮地产公告称,大股东中粮集团拟转让其直接或间接持有的9家控股子公司股权给中粮地产。到了5月,大股东优质地产资产注入,中粮地产拥有超过450万平米建筑面积的项目储备,其中,权益建筑面积约340万平米,相比注入前项目储备规模扩张了一倍。

  而此次,中粮地产再度大手笔拿下顺义三幅地,使得公司土地储备再度激增至500万平方米。

  分析人士称,中粮地产不惜以高出标底数倍的价格,获取三块住宅商业用地,与其欲开拓环渤海一带高端地产项目的发展策略有关。

  国企频繁动作

  方兴地产无疑是08年不多见的活跃地产企业企业之一,不仅拿下了金茂大厦的绝对控制权,并且在3月拿下上海今年推出的首幅滨江商业用地。

  “虽然11.23亿元的土地价格并没多大亮点,但是方兴地产进军上海地产市场的势头相当劲猛。”上述地产人士称。

  实际上,早在去年9月,国家紧缩政策刚刚出台时,即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融资渠道的缩窄,国有地产企业将成为下一阶段的生力军。

  去年,北京两大国企巨头北辰与城开联手92亿元获得长沙“地王”,在苛刻的付款条件下,这一出价震惊一时。11月,中海携手九龙仓则重磅出手重庆,一掷75亿元夺得一幅最大建筑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的地块。

  不仅是在土地市场,在对内银根紧缩,对外“限外”审查的大环境下,部分资金实力雄厚的国企频频进入地产收购行列。而中石油、中国人寿、中石化等也加快了进入房地产的步伐。

  近日有消息传出,中石化收购广州最大烂尾楼“中诚广场”进入最后的阶段。虽然中石化已投资10-12亿,且还有部分债权纠纷,但单就中诚广场所处的广州市核心区域,如若中石化最终改造成功,投资回报亦是相当明显。

  更多的消息则是,在资金紧张的状况下,一些小企业通过关系找到一些有融资额度和融资能力的国有企业,通过国企来向银行贷款。在目前开发商融资困难的情况下,这类大型企业的资本最可能以直接融资、过桥贷款和股权收购等方式,实现投资回报。

发稿:李碧审校:0

请发言时务必尊重网上道德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评论内容不代表观点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