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通:告别野蛮生长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08-04-06 16:33

  “在江湖组织里,跟上大哥就能吃一样的。”万通董事长冯仑在推销自己的《野蛮生长》一书时说道。这个理论在万通地产(600246.SH)与成都交大房产的“联姻”中,得到了实践。

  “联姻”开发

  这是一个“闪婚”案例,双方只谈了90天恋爱。

  根据万通地产与交大房产2008年1月23在北京签署的合作协议,交大房产下属全资子公司美通置业引进万通地产为其增资21018万元,其中5100万元将作为美通置业的注册资本,其余15918万元列入美通置业的资本公积。另外,交大房产也出资818万元,作为美通置业的注册资本。完成增资后,美通置业注册资金将达到1亿元人民币。通过增资,万通地产实现对美通置业的控股,持股比例达到51%,交大房产则持有另外49%股份。另外,完成增资后,美通置业更名为交大万通置业。

  在日前的签字仪式上,这次合作被描述为:“万通地产为交大房产这艘大船挂上了渡海波浪的云帆,而自己也借这艘新大船,更稳定、更安全、更快速地出海。”

  “学先进、傍大款、走正道”,一直是冯仑的心愿。在2004年4月,万通与天津泰达联姻,那次是冯仑傍大款,甘心退出第一大股东的位置;现在风水轮流转,从京城里来的冯仑,自己成了带头大哥。

  登陆跳板?

  成都业界人士认为,交大房产看中的是万通“强大的资金实力”。在2007年,成都交大房产共拿到3宗共计62余亩土地,土地总价近8.7亿元,其中一宗10亩的土地成交价格达每亩2550万元。

  “交大房产要消化这些土地款,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所以不得不交出51%的控股权,并让新的公司来开发现有的5个项目。”某香港房地产分析机构的专业人士说,“毫无疑问,万通将在那5个项目里获得巨大利润。”但该人士也表示,这正是二线中小开发商面临的窘境:去年高价拿地,现在不得不面对调控背景下的资金压力。

  交大房产总经理孟刚否认了交大房产“缺钱”的说法。他说,交大房产通过2005年的改制,已经解决了一些融资问题,到2007年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交大房产需要更加宽广的融资平台和更加规范的操作平台、网络平台。“跟万通的合作实现了我们以上的目的。”

  成都另外一家本土大型开发企业的副总邹先生认为,这次联姻可以让交大房产间接实现通过上市公司融资的目标,但万通很可能是通过交大房产这个跳板进入成都市场,一旦登陆成功,就把交大房产踢开。

  有限扩张

  按计划,2008年交大万通置业有限公司5个在建和在售项目,可开发项目建筑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另外,2008年交大万通置业有限公司拟新增一两个项目储备,同时新增成都万通中心土地储备。

  “我们到成都最直接的目的是建万通中心,所以我们在住宅方面开发有限,量很小,产品要精致,不像万科、中海那样大规模生产。我们不会高价拿地,也不会做经济适用房,我们是有限的精耕细作,在每一个城市都是有限目标。”冯仑解释说,有限目标是有管理的扩张,“我们希望在成都,不是一个疯狂的开始,而是一个理性的开始。”

  “这种方式是万通规避风险的最佳方式,一方面顺利进入二线城市,一方面增强自己作为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竞争力。”房地产顾问公司思进房产总经理文化勇分析说。

  记者了解到,万通除了要在成都建设万通中心外,还将在重庆的解放碑商业区建设一个万通中心。其他城市如西安、杭州、合肥等地的合作都在谈判中,采取与交大房产类似的模式进行“联姻”开发。

  张艺谋化

  万通地产与交大房产的联姻发生在中城联盟内部。在这个联盟里,最早的“兔子吃窝边草”案例是万科收购浙江南都。在2005年3月、2006年8月以及2007年3月,万科前后三次,共出资40.1亿元完成了收购“浙江南都系”股权。当时王石是为了做大,而现在的开发商是面对调控的重压,不得不改变策略。按照冯仑的说法就是“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在2004年1月,冯仑撰写文章《让你的公司更张艺谋》,号召万通地产转向“制片+导演”的张艺谋式的地产公司,即主开发商+投资商的模式。现在,万通的这种角色转换已经成型了。

发稿:党鹏审校:0

请发言时务必尊重网上道德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评论内容不代表观点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