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能源猎人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08-03-21 19:35
评论
这是一个上市公司被掏空和玩残的故事。我们眼见了一个壳公司不平凡的4年,穿插了名人、跨国公司、投机客、商业奇才、地产商人、冷血敛财者,个个都有精彩演出,也有无法掩饰的勾心斗角……
很难想象,中国那些期望上市做实业的企业家最终会成为资本市场上狩猎者们的猎物。恒大许家印或许是其中深有感触的一个,也许他没想到老乡吴克龄会将自己无法玩转的“琼能源”的壳抛给自己,更没想到,自己拿下壳之后,吴克龄依然期望从这个壳上找回从前的损失。
现在看来,2004年汉唐证券倒下时,许家印苦心借壳的“琼能源”已经给吴克龄等人炒成了垃圾股。原本期望将旗下优质的地产资产注入,并在A股市场上打通融资渠道的许家印最终不得不在2006年将买到的“琼能源”转让给广州天誉置业,转道香港IPO。
从买下“琼能源”到转出“琼能源”,许家印没有得到多少好处,反而让“琼能源”本身滞留下来的债务拖累,最终转手时虽然卖了7000万,但却搭上了“金碧御水山庄”这样一个好项目。
有趣的是,无论是将“琼能源”卖给许家印的吴克龄还是买下“绿景地产”的余斌均是资本市场上的“能人”。
吴克龄坐庄
一个机构投资者在后来向网民们讲述了他1999年参与炒作“琼能源”的经历:该股在98年到99年期间,由于主力之间的矛盾,股价从15元一直跌到5元,可谓十分惨烈!一家主力的叛逃,导致其余两家主力一起逼杀股价,直到叛逃的主力暴仓死掉。
1999年11月26日,主力借仓位调整,在前期高点位置制造洗盘。这一天,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他们已经进入大幅拉升的启动阶段了,在挖坑。于是,我们在这一天只用一个个人帐户买了300多万股,用了将近3000万资金。为什么只用一个帐户?为什么买那么多?
我们主要是选择了主力在这个位置必须要做了。洗盘洗丢筹码是非常痛苦的。只用一个帐户就是为了让他们知道是谁在买!
这么做就是告诉他们,你们做什么我知道,要想玩下去,要和我商量商量,不然我还可能继续买进,你们想赚钱就要先把我喂肥了!
第二天,通过其他人,电话打到我办公室。他们往上拉一下,9.5元左右让我们出来。这样我们也获利10%左右。
我没有多说。出来可以,但不是这样价格,10.50的价格。谈不拢我就做投资了,反正不缺钱,我告诉他,我帐户上还有2个亿现金没地方用呢。
他问解决办法,我提出了以下两种方式:
1、9.50元附近在盘中倒给他,他可以借这个机会再洗次盘。剩下的每股1元钱,总共300多万通过现金方式打进我们指定的帐户。
2、直接将600万现金打进我们指定的帐户,我们直接把个人帐户给他们,包括股东帐户、身份证等证件。省得盘中倒太明显,也不安全,还费钱。
他们接受了第一种方式,并在12月2日进行倒仓,借机洗盘。
1999年恰恰是吴克龄以海南兴达置业的身份入主“琼能源”的第一年。从“琼能源”伊始,吴克龄开始他在中国证券行业的光辉历史。
吴克龄,1964年生,河南南阳人,湖南财经学院毕业。后借调到国务院扶贫办工作,以扶贫办名义到海南创办海南兴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与许多早年在海南有过经历的野心家一样,吴克龄看到了中国资本市场启动之初的混沌,他渴望进入资本市场,而且似乎天生喜欢资本炒作的游戏。而与资本市场最初的玩家们一样,吴克龄是充满了野性与野心的猎食者。
“琼能源”是吴克龄口中的第一个猎物,遗憾的是,吴克龄在“琼能源”收获的是失意。
海南兴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扶贫办旗下一家以在贫困地区兴建工业园为主业的公司,启动资金为农行的1亿元贷款。1997年,通过一位同乡相助,吴克龄的海南兴达与香港华润合资成立了海南润达实业有限公司,之后改名为润达实业控股有限公司,从事旅游行业。
在1998年,吴克龄看中了“琼能源”,于是以海南润达为载体,进入彼时陷入困境的“琼能源”,成为第一大股东,吴克龄任董事长。从此,吴克龄开始了自己的“庄家”生涯。
资料显示,海南润达自1998年入主琼能源至2002年8月22日正式退出琼能源前后接近4年整,公司业绩报表每股收益体现为:1998年-0.825,1999年0.237元,2000年0.233元,2001年-0.321元,2002中期-0.053元。而从1999年开始,“琼能源”的主营业务就从没有摆脱过亏损,净资产更是在海南润达手里如捏面团般忽大忽小,但从不曾进行过一次分红。
我们从那位机构投资者的讲述中似乎可以看到其时各个庄家在“琼能源”的博弈到了何等程度,而在2000年则有证券分析人士用“强庄小盘”股来形容“琼能源”。
2000年,“琼能源”年报飘红,当时有机构分析师提醒,“琼能源”在2000年的利润主要是非经常性收益支撑的,其主营业务并未出现大的起色,因此可持续性盈利能力非常弱。
这其中所谓的非经常性收益,指的恰恰是吴克龄等人坐庄炒高股价的所得。
2000年,“琼能源”年报每股收益达到0.2327元,业绩公布后,股价在2001年1月达到18元的高价。此时,“琼能源”在2001年3月底成功摘下“ST”的帽子,恢复正常交易身份。但出人意料的是,在随之而来2001年中期报告中,“琼能源”每股收益猛然下降到了0.002元,再度报亏,2001年年报公布更是每股亏损0.3124元。
此时,关于吴克龄与南方证券合作炒作“琼能源”获得利润6000万元的消息传出。有分析人士认为,在2001年南方证券与吴克龄将“琼能源”的股价炒高之后,南方证券随即抛售“琼能源”,“琼能源”股票大跌。
由此可见,炒作所得利润是“琼能源”主要收益的来源,而2000年中报报亏显然是南方证券撤场的缘故。而原本与南方证券合作愉快的吴克龄这才发现自己被“琼能源”套牢,被南方证券狠狠地耍了一把。
无奈之下的吴克龄无心再做实业,他一边寻找“琼能源”的新买家,一边着手筹建其苦心布局多年、后来风云证券行业的汉唐证券。2002年8月,吴克龄将“琼能源”卖给了自己的河南老乡许家印,海南润达向广东恒大集团转让了其26.89%的“琼能源”股权。随后,许家印将“琼能源”更名为“恒大地产”,再后来,许家印将手中的广州花都绿景房地产有限公司的资产注入“恒大地产”,随后更将公司迁移至广州,“琼能源”最终定名“绿景地产”。
而吴克龄则在“汉唐证券”继续自己的“庄家”生涯。直至2005年,“汉唐证券”被托管。
失落的地产蓝筹
2003年,许家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房地产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在银行信贷紧缩的情况下,上市获取融资平台是房地产企业的必然选择。许家印认为,“琼能源”是个干净而且不错的壳。
许家印很有野心,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恒大从来没有想过在股市上捞一把就走,而是希望用恒大在房地产开发上的技术、资金、经验等优势来培育一个地产界的“蓝筹”股。
但从资产层面来看,经过吴克龄的炒作与重组之后,“琼能源”尚不能说是“干净的壳”,在买壳之后,许家印才发现官司不断,更为重要的是许家印也许没有留意“琼能源”的股东构成。
事实上,吴克龄将“琼能源”甩给恒大,却未甘心失败,在将手中股权转让的过程当中,吴克龄依然保留了自己在“琼能源”中的部分股份,随后他多次炒高更名后的“恒大地产”,并从中套利。在后来的日子里,从“恒大地产”到“绿景地产”,许家印都和吴克龄的汉唐证券有着扯不清的关系。
2004年,汉唐证券因“816”事件资金吃紧并导致被托管时,吴克龄再一次将“绿景地产”拖下了水。
更为有趣的是,吴克龄将琼能源”甩给恒大的同时还给许家印留下了两个恼人的庄家股东。其时,“琼能源”前十大股东当中,第三大股东为新理益集团、第四大股东则是上海致真投资。这两家均为中国证券市场上出了名的猛庄。
控制新理益的刘益谦是国内靠原始股、认购证发家的法人股囤积第一人,在绿景地产之外,新理益在安琪酵母、一汽轿车的投资均是通过炒作而狠赚一笔。致真投资亦然,它同时是ST达声、海虹控股的第8、第5大股东,而这两支股票都是A股市场上著名的妖股。
许家印的恒大虽然是借壳上市后的“恒大地产”的第一大股东,但股权仅有当年吴克龄转让的26.89%,与这样的猎食者为伴,实业出身的许家印显然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可以说股价的涨跌已经完全与自己无关,更多的是庄家们的博弈。在庄家们不肯放弃的情况下,“琼能源”对于许家印的唯一意义便是将股权质押给银行换得资金。许家印的“地产蓝筹”梦在不经意间便摔得粉碎。
2003年,许家印经过多次重组后方才成功将“广州市花都绿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资产注入“琼能源”的壳当中,从而最终让买来的壳变得干净了。但此时的许家印似乎并非想要,这个股市的低迷依然让许家印无法看到融资平台的实际用途。在后来的人们看来,许家印或许是希望将资产注入“琼能源”之后,将股权质押给银行进行融资,以此来解决自己的资金困扰。事实上,许家印先后两次通过此种方式从银行获得贷款。
2006年,股改当口,无奈于国内资本市场庄家当道的许家印最终放弃了国内资本市场融资的方式,决定将手中的壳转让。经过系列的资产重组,并通过股权出让的方式获得境外融资之后,恒大加快了扩充土地储备的步伐,并预备转道香港IPO。截至本刊发稿为止,许家印的香港资本梦似乎越来越近,据说恒大业已通过上市聆讯,进入路演阶段。
神秘的余斌
2006年7月20日,恒大集团与广州天誉签署了收购的股权转让协议书,半月后,这一股权交易被披露。许家印彻底抛弃了曾经给他带来过幻想的“琼能源”。2002年8月,恒大集团以5442.38万元的价格借壳琼能源,如今转手绿景地产股权之后,账面净赚约2447万元,静态收益约为45%。但恒大搭上了“金碧御水山庄”。
许家印未必会为首次资本市场上的失落而感伤,毕竟境外融资顺利与香港IPO的梦想依然在他的筹划当中,唯一可惜的是错过了2007年的最佳上市时机,但毕竟为人鱼肉的日子不再了。
有趣的是接手“绿景地产”的天誉置业主席余斌。此人游走于港穗两地,深谙港穗两地资本市场,与恒大、保利、城启等广州地产企业均有联系。余斌曾接手香港著名的“人人控股”,后将“人人控股”转为地产股,更名为“天誉地产”。
一位资深的香港股市观察家对“人人控股”在香港资本市场的传奇经历的评价是:这是一个上市公司被掏空和玩残的故事。我们眼见了一个壳公司不平凡的4年,穿插了名人、跨国公司、投机客、商业奇才、地产商人、冷血敛财者,个个都有精彩演出,也有无法掩饰的勾心斗角……
它从卖汽车开始,变身互联网先锋企业,又在泡沫破灭后转型电讯服务商,之后再进入房地产,5年时间3次卖壳换东家,配股、发转债、各种名目抽水集资8次,7次成功集资3.2亿港元,从来没有赚过钱,2003年还猛亏1亿港元,营业额只有67.2万港元,但最后卖壳46%还值3477万港元。
人人控股在香港资本市场的传奇就是一个资本市场上不断进行各种利益博弈、蚕食的故事。
然而余斌能够盘下这个香港著名的“抽水机”似乎本身就注定了余斌在资本市场的能量。就目前而言,因为天誉置业的主要资产均在广州,所以余斌旗下的天誉置业是国内罕见的“先H股,后A股”的“内房股”,而且,两者均是余斌买下的壳。
余斌,现年43岁,广州中医学院毕业,上世纪80年代在广州黄埔区中医院当医生,90年代加入广州国际信托公司,成为广州国际信托公司的房地产开发经理。1997年后余斌开始自己创业,创办广州市天誉房地产开发公司,2004年,余斌接手人人控股,并经过一系列的业务收缩后,成功将人人控股改造成为内房股。
余斌最初做房地产业务是在广州,成功开发过位于广州火车东站的天誉花园,另一个则是和城启集团共同投资开发、位于天河北龙口西路的天誉华庭。此外,位于东风路的天誉商务大厦同样属其旗下。三个项目均位于广州市的核心区域。
2005年10月,天誉置业从保利香港的手中买入广州天河北酒店公寓项目。在天誉置业的物业版图当中,地段均位于广州核心的商业区域内。物业资产远不如一些分析人士所认为的那样低廉。
2006年12月,已经入住绿景地产的余斌推出“10转增5.1股,相当于10送2.72”的股改方案,并获通过。在《股东持股变动报告书》中,余斌表露了入主企图:“利用资本市场平台快速发展,不断做大做强”。
有分析人士认为,余斌较之许家印更为深谙资本市场,也许他更能玩转“绿景地产”,然而,从2004年接手人人控股,到2006年接手“绿景地产”,余斌的资本游戏似乎才刚刚开始。
沈建光股市保卫战,我们输不起
胡志刚深圳房价狂飙喜哉?忧哉?
时代业绩会:下半年广州为主扩张 不喜欢大起大落的地方
2015-08-04
博鳌特稿:王灏 首创新里程
2015-08-03
招商地产要退市了? 招商局蛇口将换股吸收重新上市
2015-08-03
7月销售同比大增 万科与彩生活物业“竞赛”开跑
2015-08-03
江北多收了三五斗 正荣南京7月业绩水涨船高
2015-08-03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