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鳄们的房地产商业模式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08-03-20 16:10
评论
大鳄们都上市了,没上市的公司呢?当上市大鳄们用股市圈到的钱不计成本地抢地,未来还有生存的空间吗?
生意是一种天份
大鳄们的房地产商业模式
1626年,荷属美洲新尼德兰省总督Peter Minuit花了大约24美元的小玩意儿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了曼哈顿岛。假如当时的印第安人会投资,并使24美元能达到7.2%的年复合收益率,那么到了2005年,该印第安人能够在曼哈顿买上一套什么样的房子?
曼哈顿的房子当然很贵。所以中国房地产的富豪们的财富还正当年少,即使在过去的数年间,房子已经成为最强势的敛财工具。倚靠国美成为中国首富的黄光裕,其身家很快被兄弟黄俊钦超越,后者以新恒基集团控制ST金泰,在牛市当头从A股大捞一笔。
在这个领域,最不缺的就是数目上的神奇增速。2000万起家的富力,10多年市值达300多亿。1992年方才上路的碧桂园,直到1999年前还是守着顺德的一个老窝,今天市值逾千亿。
我常对外地来的地产界朋友说,在广州考察合生、富力、碧桂园们,看产品不是关键。富力值得称道的项目不多,容积率高,密度大,一梯八户,不求创新,品味一般,户型保守。碧桂园的别墅有着“悠久”的传统,不会有什么令人惊喜的亮点。合生的房子,也不好说......
那么,该看什么呢?没什么可看的广州地产大鳄们凭什么横行中国?没有一流团队与卓越战略的碧桂园何以一度在市值上超越万科?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富力的项目看似创新不足,但是别有独到之处:
1、做对比做好更重要;
2、控制总面积,控制总价;
3、在产品设计上追求“简化、标准化”,控制成本,加快产出。
再看看碧桂园,以“纵向整合”将房地产业链的资源聚集,拿最便宜的地,不怕远,但是要有规模,要有环境,要有快速交通。然后,集中优势兵力,以造城之势,以珠三角最朴素的现实哲学,迅速释放市场能量,进而通过五星级酒店、大型会所等相关配套,形成超大型社区的持续发展。
广州的开发商,胜在生于一个商业“蛮地”,胜在商业模式现实有效。
经历过巨人大厦生死劫的史玉柱,一直记得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的一句话:做企业就如同高台跳水,动作越少越安全。
好几年前了,有次同行间讨论起碧桂园是否具备创新能力,我说:勇于不创新也是一种创新。碧桂园坚持将一种运作模式做透做足,发扬光大,所谓的“不创新”,令其自我复制的扩张步伐更为高效。
根据埃森哲的定义,商业模式至少要满足两个必要条件:一、商业模式必须是一个由各种要素组成的整体,必须是一个结构,而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因素;二、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之间必须有内在联系,这个内在联系把各组成部分有机地串联起来,使它们互相支持,共同作用,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和碧桂园不进城一样,“生地不碰,郊地不拿”是富力当初做房地产的宗旨,大家搞郊区大盘时,富力仍然把眼光盯在市区内,一是认准了工薪阶层的市场定位,二是判断中国居住郊区化条件不成熟。模式不同,水平参差不齐,就财富而言确实殊途同归。
美国著名投资商罗伯森曾说,商业模式就是一块钱在你的公司里转了一圈,最后变成了一块一,这增加的部分就是商业模式所带来的增值部分。
你的公司具备了不管白猫黑猫家猫野猫的商业模式,下一步,就是去找到尽量多的“一块钱”去你公司里转上几圈。
所以,碧桂园、富力、合景泰富、方圆、奥园、时代等等,广州大大小小的公司们都纷纷上市、或者在上市的路上。
然后,复制,沿着时间的轨迹增长。
生意是一种天份。很多人不会赞成这句话。谢国忠说,有钱人有钱,无非是因为他们离钱更近。也有些人说:象我这样离钱也很近的只是不屑去做。
专注本身就是天份的一种。这是上帝造物时的普遍安排。天份和聪明是两回事情。很多地产商的因太聪明而漂泊,他们有很多个“时钟”,无法聚焦,步伐混乱。
即使当年顶尖聪明的马晓春,也难以逃脱李昌镐的“石佛”手心。
成功的商业模式都是简洁的。
“生意是一种天份”的另外含义是: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出生和性格,每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只有与其基因匹配时,方能释放能量。冯仑说“学习万科好榜样”,不是指要象王石那样玩地产。
你是谁?你要去哪里?说来说去,房地产企业的商业模式,最终也回归到自我认知的哲学问题。
大鳄们都上市了。没上市的公司呢?当上市大鳄们用股市圈到的钱不计成本地抢地,未来还有生存的空间吗?
我还是要用自己那个“现金流、空间流、时间流”的理论来回答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的中小房地产企业而言,当我们被大鳄们的“资金”和“土地储备”挤到墙角的时候,惟有利用“时间”这个武器反击,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找到自己的“制胜基因”。即使看起来是很细微的一点,然后深耕细作,培育核心能力的“种子”,自我复制。
和生命的传承一样,复制,是商业模式的核心。源于企业性格的核心能力,来自资金的推动力,基于空间的快速复制。
世界是不公平的。所以上帝最后洒下均匀分布的时间。所有商业模式推进的横轴,都是貌似公正的时间。可时间,恰恰又是商业模式里最容易被忽视的力量。
回到文章开头。假如当时那个印第安人用24美元投资,并找到一种年复合收益率为7.2%的商业模式,而且他没有机会上市融到更多资金,那么到了2005年,该印第安人能够在曼哈顿买上一套什么样的房子?
答案是:到了2005年,这笔钱将变成6.67万亿美元。
这个印第安人,将买下不止一个曼哈顿。
沈建光股市保卫战,我们输不起
胡志刚深圳房价狂飙喜哉?忧哉?
时代业绩会:下半年广州为主扩张 不喜欢大起大落的地方
2015-08-04
博鳌特稿:王灏 首创新里程
2015-08-03
招商地产要退市了? 招商局蛇口将换股吸收重新上市
2015-08-03
7月销售同比大增 万科与彩生活物业“竞赛”开跑
2015-08-03
江北多收了三五斗 正荣南京7月业绩水涨船高
2015-08-03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