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读年报:SOHO中国处于最佳位置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08-03-10 22:06

  “我们的优势在于,在一个资金紧缩的时期,我们拥有150亿元的现金。”潘石屹兴奋地说。

  3月9日,SOHO中国(0410.HK)发布其上市以来首份年报,称集团去年营业额为69.54亿元,比2006年激增300%;同期纯利19.66亿元,比2006年增长477%。

潘石屹

  在潘石屹看来,能够取得如此成绩,正是SOHO中国处于最佳位置的表现。

  公告称,集团纯利比9月21日上市招股书中预期的16.24亿元超出21%,同时毛利率达到55%。而SOHO中国认为,取得如此成绩,源于SOHO中国独特的商业模式,即集中开发并销售北京市中心高档商业地产。

  刚刚在香港开完年会的SOHO中国负责人在接受观点网采访时称,2007年北京乃至全国房地产的发展迅猛,价格有所提升,SOHO中国在2007年本身的销售金额也比06年要高出四分之一左右,销售均价也首次突破了10000元/平方米,这是纯利超出招股书预期的一个大环境。

  该人士称,SOHO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只在城市的中心区域开发高档的商业物业,而这一区域和这方面的产品受到政府的宏观调控影响较小。

  “至于为何能有如此高的纯利,实话实说,因为上市之后要遵循新的会计准则,收入是以项目完工期来计算,可能有一部分业绩是06年预售,在07年完工的,所以计入了07业绩之中。”SOHO中国负责人如是说。

  关于公司的土地情况,年报中披露,除了长城脚下的公社和博鳌凯宾斯基这2个项目外,其他8个项目全部位于北京市中心黄金地段,其中包括三里屯协议出让规划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土地,以及通过华远集团协议受让的北京公馆、光华路SOHO2接近3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

  这显然是潘石屹最为得意的事。

  “2008年的房地产形势将会非常严峻,最突出的将是行业的资金紧张状态。”潘石屹分析说,主要原因是去年疯狂的土地之争把开发商的资金都囤积在土地上了,目前的信贷从紧政策无疑更是雪上加霜。

  潘石屹形象地将购置土地称之为“进货”,在他看来,SOHO中国07年抵挡住了诱惑,没有随波逐流大量“进货”。如今SOHO中国的最大优势在于,没有多余的土地,却拥有150亿的现金。

  “08年应该是缺钱不缺地,钱会变得更值钱,我们有充足的资金来购入可发展的土地,我们的土地目标还是在北京市中心区域最好地段的商业物业。”按潘石屹的想法来看,今年将会把手中的150亿全部花出去,他觉得今年是一个比较好的“进货”年。

  对于上市给公司带来的影响,潘石屹谈到,首先在资金上支持了SOHO中国的发展,其次在管理上也促使SOHO中国更加规范。同时,上市公司的国际化要求,也让公司有意识地吸收一些具备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SOHO中国现在正把自己调整到一个最佳的位置。”潘石屹如此总结。

  SOHO中国于2007年10月8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挂牌上市,成功募得港币123.04亿元。2007年SOHO中国竣工面积约为33.7万平方米,而截至2007年12月31日,公司在建和开发项目面积约为78.8万平方米。

发稿:李碧审校:0

请发言时务必尊重网上道德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评论内容不代表观点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