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 武汉模式渐成气候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08-03-09 22:20

  近几年,武汉的房地产市场尤其是住宅发展迅速,部分项目在全国一时声名鹊起,但是能够真正体现城市经济发展实力和吸引外来资本的商业地产,包括写字楼等市场在内,仍然处在培养阶段。甚至有部分商业地产因为运营不成功不得不改头换面。

  商业与地产需联手

  针对武汉商业地产所存在的现状与问题,《中国武汉房地产发展报告NO.1 -武汉房地产蓝皮书(2006)》提出了一些建议,第一点就是实现商业与地产紧密联手,降低投资风险。

  对此,专家们认为:地产商、建筑商的品牌效应能有效促进商业的租售,零售巨头的加盟,能使吸引客流、带来商气得到保证,避免商家建设新店的原始投资,成为地产项目中的一个很好卖点。而经营商成为地产商的合作伙伴,又使其联盟合作伙伴获得稳定的资金流。

  在实际的商业地产开发中,就有这样的例子。

  在世界城光谷步行街的运作就引入了诸如大洋百货、家乐福这样的主力店以及其他一些次主力店的加盟。这样一来,一方面能够保证整个街区具备主要功能,另一方面,也减少了营运的难度。同时,提前运作可以提早对项目进行合理的设计,满足不同业态对建筑的要求。

  持有物业将是趋势

  世界城步行街运营公司负责人、任职于思锐(武汉)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的何海涛认为,是持有物业还是单纯销售,应该从资金运营的情况来考虑,如果开发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持有物业可以更好地调整业态的分布,方便以后管理。

  世界城光谷步行街的建设也是遵循了这一点,目前已经开发的商业项目有20多万方,但对外销售的只有3万多方,大洋百货、天河电影院等主力店以及次主力店都以长期出租为主,即从管理方面来保证整个商业的主要功能,其他散户则通过自我调节的方式来适应竞争。

  这种持有物业的模式就区别于以往一些开发商套用住宅的开发模式。在缺乏专业的市场研究和商业策划的前提下,在没有明确的目标、明确的客户,甚至没有明确将要对哪些业态进行组合的情况下就开始敲定方案。紧接着破土动工,然后再考虑如何招商的问题。之后便是尽快卖房子走人,尽快变现,不能对商业地产进行完善的规划和发展,更无从谈论对后期的运营和管理,此前位于中山大道的美奇儿童城就是如此。在销售过后,不仅租户的生意日渐萧条,投资者的收益更是无从保障。

  记者曾经采访过一位购买了位于江汉路万达商铺的张女士,谈起自己当年的这笔投资,她觉得自己很侥幸:“还好武汉万达周边已经形成了浓厚的商业氛围,生意还比较红火,要不这样的卖场缺少专业的管理,怕只能跟不少城市的万达一样,生意很冷清。”

发稿:赵焱审校:0

请发言时务必尊重网上道德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评论内容不代表观点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