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国地产企业的上市前景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08-03-09 20:18
评论
如果恒大像我们预期的一样好的话,那么对后来上市的中资地产股会有良好的前景。
一切似乎都在好转。
似乎并不如当初大家所预料的那样悲观,2008年排队上市的房地产企业在如今正等待着越来越光明的上市前景。无论是港股还是A股市场,2008年对房地产行业企业上市的信心似乎正在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中渐渐地摆脱出来。房地产股似乎依然是投资者看好的热点。
股灾后的焦虑
事实上,地产股的下跌远远比大盘的下跌要来的早,去年11月1日,A股市场地产指数创下历史新高的3316.16点,随后,那些看好地产股的基金经理们怎么也无法理解自己手里的地产股为何会在短短的一个月内跌去30%。在大多数基金经理看来,也许宏观调控导致房地产市场成交量下跌使得投资者对地产股不再有信心。
“那个时候,你突然间发现市场上都在抛售地产股,有时候让人很莫名奇妙。”有基金经理人对观点网说。他的感觉是:此间几乎所有的基金都在开始抛售地产股,即便是那些最为固执地看好地产股的基金经理们在面对年终业绩的压力的时候也不得不抛掉了手中的地产股。
在许多专业的分析人士看来,2008年的地产股因为房地产市场走势的不明朗,让地产股普遍承受着压力,但更多的长期跟踪地产股的基金经理人显然不认同这样的说法,他们认为2007年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均进行了扩张,2008年的形式依然良好。
但一个显然的是事实,无论基金经理人们怎样为自己的操作辩护,当时市场普遍认为地产股已经度过了2007年最为美丽的时光。
紧跟A股市场,在春节前的那场受次贷影响的全球性股灾中,香港中资地产股首当其冲,碧桂园在短短的一个星期内市值缩水近1/3,杨慧妍的身家缩水近数百亿。
几乎所有的国外投资机构的评估报告中,对中资地产股都做出了谨慎的评估,其核心就是200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并不明朗,对于大多数在H股上市的中资房地产股来说,他们在2007年均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在土地上囤积了大量的资金,致使企业负债率过高,流动性差。
相关分析人士告诉观点网,这其中媒体和舆论可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流动性可能是这些企业面临的问题,这个时期舆论将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问题炒到了极点,几乎所有能够告知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受限的资讯都被舆论炒作,而整个房地产市场疲软的消息又被媒体放大。似乎给大家的直接印象就是,“房地产企业普遍缺钱,但融资渠道受限,可房子却卖不出去。”该分析师说。他认为,这些舆论在告知公众:房地产企业面临流动性的问题,企业面临的风险在增大,事实上,可能实际情况远不如人们意料的那么严重。
“可能与你说的情况相反,我所知道的情况是现在中国房地产企业并不缺钱,他们缺地。”上海社科院房地产研究室主任陈则明说。他还认为,在目前国内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依然存在。
“钱多了总要流到房地产和股市里去的,不是买房就是投资企业。”陈则明说。
但国外的相关投资机构的研究部门并不这样认为,在大多数国外投资机构的研究部门,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差是被市场广泛认同的,他们认为宏观调控对国内房地产市场影响巨大,最起码是不明朗。
国外投资机构的焦虑被市场广泛认同,事实上,大多数投资者并不会去很认真的研究房地产企业是从民间融资、银行贷款还是在股市上融资。从公开的信息来看,紧缩政策明显然股市融资和银行信贷变得很艰难。
在市场的焦虑中,那些打算在今年上市的企业遇到了困难,春节前,原本打算1月31日港交所挂牌的广州昌盛集团在香港股市下滑的中不得不搁浅了上市的打算。
首富的刺激
在基金经理们看来,影响市场的似乎不是货币紧缩的政策和萧条的房地产市场的交易,他们普遍认为市场的整体环境可能是房地产股下跌的核心因素。2007年年终,A股市场进行了一次大的调整,到2008年一月受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影响,金融股带动地产股下跌。H股市场也是一样。
“次贷危机和平安融资计划这些对两地市场的影响是可见的。”有分析师认为。
但分析师们很快发现市场在逐渐转好。
“以H股市场来看,事实上在香港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向好的情况之下,你让香港的投资者去抽象地看中资地产股本身就是不现实的。香港蓝筹地产股是大家普遍看好的股票。”一位境外投资机构研究人员对观点网说,“他们更为切实的感受是香港的地产价格在上涨。”
该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会导致中资地产股将在2008年向好,他告诉观点网,那些担心2008年受市场影响而使得许多企业无法上市的担忧是多余的。在他看来,从中铁建设超额认购的情况看来,香港投资者依然看好内地到香港上市的股票,未来中资地产股的上市前景是明朗的。
“他们更加认同这几年内地的发展,对于内地存在的宏观经济风险的担忧没有切身的感受。昌盛只是个案,他们原本预定的上市时机恰恰与全球股市下跌重合在一起了。”该研究人员说。
事实上他很看好恒大上市,他认为香港投资者显然看好恒大这样的拥有丰富土地储备的开发商,以现实恒大上市前的条件来看,恒大情况显然好于去年的碧桂园,因此他认为恒大公开招股的效果会很好。
与大多数人一样,他认同2008年许家印将成为内地新首富的说法。
但该研究人员同样担心内地的宏观调控对中资地产股的影响,他认为像万科这样的企业率先降价可能会影响一些机构和境外投资者对中资地产股的判断。
“但很显然,从我们接触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中资地产股并未跟随万科降价,一些优惠的限度是有限的,很多投资机构认为万科并非在降价,只是在做价格调整。这与97年香港的价格战是不同的。”
“如果恒大像我们预期的一样好的话,那么对后来上市的中资地产股会有良好的前景。”该研究人员说。
A股市场的情况似乎也在好转,一个好的信息是国内地产股的IPO不再受限的消息传出。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中央对房地产企业上市融资的松动。
“如果真是如此的话,资本平台的接纳显然将会改变投资者对地产股的判断。”有分析人士认为。
沈建光股市保卫战,我们输不起
胡志刚深圳房价狂飙喜哉?忧哉?
时代业绩会:下半年广州为主扩张 不喜欢大起大落的地方
2015-08-04
博鳌特稿:王灏 首创新里程
2015-08-03
招商地产要退市了? 招商局蛇口将换股吸收重新上市
2015-08-03
7月销售同比大增 万科与彩生活物业“竞赛”开跑
2015-08-03
江北多收了三五斗 正荣南京7月业绩水涨船高
2015-08-03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