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土地交易改革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08-03-05 23:28
评论
如果上海市土地交易中心被实践证明是可行的方式的话,那么在这样一个平台上恢复协议出让土地是可行的,而且是降低高涨的地价的可行方式。
3月1日“上海土地交易中心”成立揭牌,这个被称为大卖场式的土地交易平台隐约可以看到上海土地交易改革的影子。
备受争议
整个2007年的上海土地交易市场都在社保基金案的表象下暗潮汹涌。2007年上半年,以上海市房地局原副局长殷国元为首的一批房地产官员相继被捕,为上海土地交易蒙上了一层阴影。
上海
然而,即便如此,上海在土地招拍挂市场上,以竞标为主的土地出让形式让许多人认为上海土地出让依然偏向于定向招标。也即是政府与开发商达成意向之后,在土地交易市场上行走过场。其中争议最大的两块土地无非为去年星河湾拿下的“花木地块”及上月铁狮门拿下的“新江湾地块”。
而上海市政府对此的解释是,竞标将使得上海市高涨的地价降下来。但此项方式备受批评的地方在于,竞标的过程往往不够透明,从而导致外界颇多的揣测。加之上海不甚良好的土地出让环境,使得两幅地块的交易引起颇多的争议。
上海方面的解释是,无论是星河湾还是铁狮门,其均是国内外顶尖的开发商。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需要国际性的产品支撑,而价高者得的方式却容易使得这些优良地段的地块落入那些有着雄厚资本却缺乏开发经验的开发商手中。
但一个显然的事实是,在寸土必争的上海,该种土地出让方式往往因为不够透明而被那些有意参与竞争的开发商和舆论的诟病。
“上海是一个国际性的城市,国内有些开发商的水准确实很难达到上海市一些形象工程的要求。在热点地块上,上海市政府可能会有自己的考虑。”一位接近上海土地及规划部门的业内人士这样告诉观点网。
与此同时,上海社科院房地产研究部主任陈则明抱有同样的观点,他认为上海本身的城市地位可能决定了上海对于一些项目的要求。从建设城市的角度来看,引进星河湾和西蒙这样有国际及国内知名度的开发商本身进行土地开发并没有错。
但陈则明认为,如果用招标甚至是定向协议出让的方式的话,那么,你把你定向招标的程序、要求及过程都公示出来让老百姓和舆论界都看清楚了,并且有监督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督,那么也许大家就不会有这么多意见了。
在陈则明看来,招拍挂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房价,但却让政府失去了选择权,政府无权选择自己认为符合项目标准的看法上。
“协议出让并不是不可以,从现在看来,协议出让的年代的土地供应量和土地价格都远比现在低。但招拍挂了地价就自然高上去了,并不一定是上海市政府有意让价格上去的,也不是说开发商一定就想拍高价地,这是这个制度决定的。”陈则明说。
陈则明认为,如果可以协议出让,但是信息都是公开的,并且有有效的监督机构进行监督的话,协议出让土地并非是不可取的方式。
土地交易中心
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上海市土地交易中心的成立,是让土地交易真正意义上放到了一个公开交易的平台上。
“最起码从3月1号实施的《上海市土地交易市场管理办法》的程序来看,信息公开以及公平公正的交易是其中的重点,至于土地出让方式反而变得次要了。”陈则明说。
事实上,在《上海市土地交易市场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上海市所有用于交易的一级土地及二级土地均在土地交易中心进行公开交易,其中包括上海市辖各区的土地出让。
在此基础上,公开、公平的方式交易土地被认为是成立土地交易中心的核心问题。
“你可以采取竞标、可以拍卖,但是无论是竞标还是拍卖不重要,重要的是交易环节与交易信息要公开。”有分析人士说,“上海土地交易中心是一个尝试,这种尝试的目的是,交易的信息公开与交易公平的核心地位取代了大家对游戏规则的争议。
事实上,分析人士认为,从确立以竞标为主要土地出让方式到土地交易中心成立,似乎是上海本身对土地交易的思考。甚至有分析人士认为,在信息公开的,确保流程当中并不存在权钱交易的情况之下,回复协议出让土地未尝不可。
“如果上海市土地交易中心被实践证明是可行的方式的话,那么在这样一个平台上恢复协议出让土地是可行的,而且是降低高涨的地价的可行方式。”有关人士说。
沈建光股市保卫战,我们输不起
胡志刚深圳房价狂飙喜哉?忧哉?
时代业绩会:下半年广州为主扩张 不喜欢大起大落的地方
2015-08-04
博鳌特稿:王灏 首创新里程
2015-08-03
招商地产要退市了? 招商局蛇口将换股吸收重新上市
2015-08-03
7月销售同比大增 万科与彩生活物业“竞赛”开跑
2015-08-03
江北多收了三五斗 正荣南京7月业绩水涨船高
2015-08-03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