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制造业困境与城市化:小林的未来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08-02-27 00:28

  新的劳动法、外资企业加重的纳税负担,以及更为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日益走强的人民币,这一切都在挤占玩具、服装和家俱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内中国公司的利润空间。

  珠三角制造业中心东莞市的一些周边地区到处都是空荡荡的餐馆和停产的工厂。

  小林似乎从来没有这样彷徨过,春节和工友们离开了工厂,但因为雪灾,他却没能挤上火车。

  春节前,小林厂的老板对他们说,明年不打算再开厂了,让他们不要再回来。他来到了同村的朋友那里过年。事实上,小林今年的收入同样不好,因为厂里缺少足够的单,原本加班那一部分的收入今年没有了。他说虽然工资提高了,但是总的收入反而低了。

  与小林有同样担心的是在工厂对面开饭店的秦老板。这个工业区对面做了五年饭店的生意人面对今年过年火爆的生意却不乐观。“今年过年生意好似天灾搞的,但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还有几年的生意做了?东边那两个厂子今年8月关门的,厂房到现在都没租出去,我老表在那里做饭店,现在已经关门了。”秦老板说。

  秦老板另外一个担心是,工业区周边的地现在可能卖给开发商。

  “我们也不知道政府还能让我们在这里做多久。其实这些地都是厂里的,但他们现在想把这些地卖给开发商。靠近高速公里的那些地就是一些香港老板卖给开发商的。也听说有开发商想把这里收下来。”秦老板说。

  事实上一种情绪仿佛在珠三角的那些中小工厂里蔓延开来,这种情绪显然影响到了像秦老板这样的生意人。一如今年春节被打乱了的节奏,大家似乎都不知道明年将会怎样?

  新的劳动法、外资企业加重的纳税负担,以及更为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日益走强的人民币,这一切都在挤占玩具、服装和家俱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内中国公司的利润空间。人们似乎开始意识到这里不再是小工厂主和打工仔、打工妹们的天堂。

  香港工业总会预计,珠三角地区的60000至70000家港资工厂中,今年将有10%停产,部分厂商将永久停业,一些将搬迁到中国内陆,还有一些会迁出中国。而在2007年广东有1000多家鞋厂和相关供应商停产。

  与之相反的是电子厂、汽车厂开始在珠三角显现出优势来。台湾大多数电子巨头均在东莞设有工厂、而广本、丰田这样的汽车厂商因为近年来中国内地迅速发展的汽车需求也在华南设有制造基地。

  产业升级不但在政策上开始偏向电子及汽车制造业这样的产业,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为珠三角带来了更多熟练的技术工人。而这些工人的工资往往较以往那些一无所长的工人高。

  尽管这些厂商同样受到政府相关政策的影响,但是他们显然更相信珠江三角洲多年积累下来的优势。这些优势包括良好的交通和基础设施以及每年涌向这里的打工者。这些打工者往往是那些常年在珠江三角洲打工的熟练技术工人。

  而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开始转变思路,他们发现能够为自己带来财富的并不仅仅是制造业。房地产业近年来成为地方政府的新宠儿。地方政府渐渐发现,那些已经成熟的城镇开始成为开发商们追逐的热点,这些开发商往往出手阔绰。

  而且他们发现如果将土地交给开发商,让开发商去开发的话,可以改变原有的低端生态,例如说如果开发商愿意在这里做一个商场的话,那么那些平日在工厂里上班的中层和高层管理人员的消费将被激发出来。

  而在从前,这些城镇的大多数商业是面对打工仔和打工妹的。更多的是类似于秦老板那样的小餐馆。而原本企业类似深圳或是广州这样的城市租有写字楼的厂商现在也鼓励自己的写字楼里的员工到工厂去上班,因为那样更便于管理。

  事实上整个珠三角的转变像正在经历一场转型当中的阵痛,一方面传统的轻工制造业在撤离这里,但是另一方面新的产业在珠三角仍不能弥补那些小生产厂商们留下的空间。

  这些空间首先被开发商们填补。很多开发商们认为,因为存在高新产业及重工业成为珠三角的主导力量的可能,他们的物业有足够的升值空间。

  而小林和秦老板,他们不属于这里的未来。

 

发稿:邬琼审校:0

请发言时务必尊重网上道德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评论内容不代表观点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