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公里外的房价上涨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08-02-25 18:14

  眼下的大地景观越来越逼真,反射着太阳光芒的雪山在眼旁掠过,飞机正降落在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城市乌鲁木齐。这是与北京、上海完全不同的风貌,在机场周围更多的耸立着的是工厂烟囱和无尽的荒野,而不是缀满了红顶绿树的别墅、洋房。

  可是,没想到的是,“房价”这个天天在耳边聒噪的话题,并没有因3000公里的遥远距离而能躲避得开。

  新婚未久的堂弟来接我,我们已经四五年没见面了,一上车,就侃起了“房事”。他娶的媳妇在湖北宜昌,最近在宜昌买了房,正想方设法从新疆调去。他的语态神情中,似乎充满对房价上涨的期待——看吧,全国各地的房奴们都是这“觉悟”。放下行李,便按耐不住,急着开车去兜风,我已经有10多年没能仔细端详过这座城市了。像重遇一个10多年前的老友,我一路贪婪地巴望着几乎每一处街景,在心里揣摩着她容颜的变化,不时感慨、惊叹,中国之大,处处都被地产开发所改变。假如此时在街头巧遇一位老同学,我想一定是同样的心情。在林立密集的高楼大厦间,不时可以发现夹在其间的清真寺尖塔;高楼细部装饰的伊斯兰风格,也在时刻提醒我这里的穆斯林文化属性。

  不过,当怀旧的心情与或异域的风情遇到“房价”这个问题时,便顿时遁于无形。每遇到一个人,几句寒暄之后,便开始声讨房价——这种感觉,让我似乎还身在北京或深圳。官方公布的数据是,2007年第四季度,乌鲁木齐房价上涨25%,居全国各城市之冠。而从人们的言谈中可以感觉到,这个涨幅还略显保守。大约两年前,乌鲁木齐晚报社长杨大鸣到报社参观,我们一起探讨起乌鲁木齐房价深感困惑。他认为,乌鲁木齐在购物、买车、饮食等方面的消费水平甚至超过内地许多城市,但就是房价上不去,当时市区均价才三千元左右。到底是土地资源过多,还是集资福利房供应量过大,莫衷一是。而今,乌市房价扶摇直上,似乎证明了房价上涨在中国经济大发展背景下的必然性,只是早晚的问题而已。

  在乌鲁木齐逗留一天后,乘坐一夜火车回到老家哈密。以房价为标准,中国可以分为“三个世界”:京沪穗深是第一世界,市区房价达到每平方米2万元,并时有8万、10万的豪宅出世;一般省会或计划单列市为第二世界,房价摸顶万元;普通地级市为第三世界,房价数千元不等。而哈密这个只有二、三十万人口的僻静的小城市,可能连第三世界都算不上。我一天之内横跨三个世界,以地产视角触动怀旧情结,真有不堪之感。亲友们很好奇大城市的房价,平常他们通过CCTV对北京、上海、深圳的天价房产亦有所耳闻。可是,当我亲口告诉他们北京四环内房价差不多快每平方米2万元,我每月按揭要交近6000多元,大家还是惊诧不已。父亲说,“哈密房价也不得了,一年前位置比较好的每平方米1700元,现在已经2300元了,房子还没建好就全卖光了。”这样算来,哈密房价涨幅达到30%。考虑到哈密房地产市场基本上没有人投机,也绝少外来购房者,这样一个完全以自住为需求的纯净水般的市场,如此涨幅的确惊人。这再次证明房价上涨合理又必然。

  亲友们听说大城市很多人靠炒房发了财,对自己的房价上涨也小有得意。我作出专业人士的姿态,劝导大家:其实这只反映一种心理作用,如果你只有一套自住房,房价再涨,你也只能看着而得不到任何好处。忽然间,我产生一个荒诞的想法,卖掉在大城市的房子,回老家买套别墅,悠哉游哉过日子罢……从中国房地产的“三个世界”中迁移,这是享受房产增值的最佳方案。出来打拼久了,心态平和了,这种房产奶酪的诱惑,未必不会成为人们逆向移民的动力。

发稿:李咏涛审校:0

请发言时务必尊重网上道德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评论内容不代表观点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