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2008年房地产难脱紧箍咒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08-02-04 10:37

  新出炉的2007年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显示,我国实施的紧缩政策已初见成效,但经济过热风险依然存在。

  1月2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公布了2007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

  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和物价涨幅显回落趋势。2007年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1.2%,较三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2007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4.8%,涨幅高出2006年3.3个百分点,也远超政府确定的全年3%的涨幅。CPI涨幅在下半年以来始终处于高位。

  谢伏瞻表示,刚性的石油和食用植物油产品价格是推动CPI上涨的重要的结构性因素,推动物价上涨的总量原因则是充裕的货币供给(2007年中国广义货币供应超过40万亿元),而且此轮通货膨胀具有世界性。

  但是谢伏瞻也承认,我国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依旧存在,价格上涨压力加大,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谢伏瞻说,仅2007年的物价上涨的翘尾效应,2008年物价也会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要控制物价上涨,需采取多方面的措施。”

  对于未来的物价走势,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1月24日对本报表示,“今天公布的CPI数据,可以说在大部分经济学家的预料之中。由于受国际油价高企和春节效应的影响,2008年一季度CPI应该会延续这一走势,下半年CPI增幅会呈现逐步下调的态势。”

  对于房地产业将面临紧缩的环境,左小蕾表示:“基于以上因素,我国将在2008年继续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也是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的基调。所有产业都将面临紧缩的大环境,房地产行业也不能例外。左小蕾的这一观点与多数经济学家相近。

  就在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公布的5天前,银监会再次对以房贷为主要指向的金融风险提出警示,并做出资金紧缩的指示。

  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表示,宏观货币环境紧缩,银行业信用风险可能上升,2008年将要严格贷款三查制度,银行业要优化信贷结构,把贷款增速控制在与经济增长和银行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的水平。

  但是,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则做出不同判断。他认为,美国楼市将继续恶化,美国经济进入衰退迹象愈加明显,目前的外部风险已经显著超过了政策制定者去年底制定紧缩政策时的预期,中央政府需要把握调控节奏和力度。如果中国自身的紧缩态势不做出任何调整,经济将面临硬着陆的风险。因此,今年经济将呈现“先抑后扬”的局面。

审校:0

请发言时务必尊重网上道德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评论内容不代表观点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