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良:绿地调控年的上市规划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08-01-15 16:07

  刚刚过去的2007年,上海绿地集团销售额突破35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在国内房企中属于佼佼者。同时,外界关注已久的上市计划,今年也有望出现突破性进展。在这一轮调控大潮中,让这家向来低调务实的房企巨舰处变不惊,继续前行。在公认的"好孩子"万科之外,一个新的样本正在进入人们的视野。

  日前,记者对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进行了专访。

张玉良

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

  记者:绿地上市计划进展如何?

  张玉良:一般上市是为了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内部机制问题,比如合理的激励机制等;二是资金问题。目前绿地在这两个问题上都没有明显的压力,所以进展要慢一点。但绿地一定要上市的,因为一家公司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全国化、资本化、全球化,绿地的全国化已经走得很好了,现在要走资本化,下一步是国际化。最重要的是,公司上市之后,可以给股东更好的回报。

  绿地上市有几种考虑方案,首选目标是国内IPO(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如果只是借壳,随时都可以了。现在已进入筹备上市的审计、评估等实质性阶段,估计此项工作春节前可以完成。

  记者:随着调控的进行,房企上市会有很多不确定性。上市之前,绿地快速发展所需资金是如何解决的?

  张玉良:绿地在全国开发房地产项目均销售良好,现金流转速度在加快,同时,我们积极采用信托等融资工具,比如2007年12月就发了5亿元的信托,而来自各大银行的通畅贷款渠道,也给我们的资金运转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绿地与多个海外资本机构有紧密合作,位于江苏扬州的新项目就是与外资合作开发的。去年上半年起,绿地也陆续有更多项目与外资合作,以较少的自有资金量撬动了一些较大规模的项目。

  记者:拿地现在是相对"敏感"的事情,绿地拿地的标准是什么?

  张玉良:绿地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做政府要做的项目。拿地前要看投资环境好不好,当地经济是不是处于快速上升通道,我们的竞争优势是不是明显,要拿的是那些别的企业拿不了的土地,比如到郑州建中部第一高楼的标志性建筑,其他人觉得地价贵做不了,绿地有能力做,就觉得地价很便宜。

  绿地不拿地王,不囤地。在徐州,政府建设徐州新城,别的开发商拿了土地一年不开发,绿地拿了地三个月就动工。绿地可以花几十亿元在北京市区拿到项目,但自身的优势无法充分体现出来,所以我们在河北拿了一块离北京很近的地,今年三月份就会动工。

  记者:您如何判断今年楼市,会不会有所谓"拐点"?

  张玉良:北京和上海楼市要重现去年前三季度的快速上扬已经不可能,但说市场到了"拐点"也没有足够依据。预计今年楼市将在稳定的区间内保持适度增长,因为很多城市房地产市场刚刚起步不久,仍有一定上升空间。

发稿:王其明审校:0

请发言时务必尊重网上道德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评论内容不代表观点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