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沪上舞剑 意在新黄埔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07-09-19 00:39

  被孔庆平筹划已久的中国海外集团(下文简称中国海外)与华闻控股的重组一事终于在预定的轨道上开始迈步前进。

  近日,市场传言,中国海外已经正式开展对华闻投资控股公司重组的实质性部署——安排旗下中海地产集团北京分公司的总经理和财务总监进入华闻控股处理重组事宜,预计这两人将是华闻控股未来管理层的主要人员。

  “此次中海入主华闻,主要是为了掌控华闻的子公司——上海新黄浦置业有限公司(600638.SH)与中泰信托,也不排除中海把国内的一些投资物业注入到新黄浦的壳里。”长期关注中海发展的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姚峣认为。

  “项庄舞剑”

  中海和华闻的交易始于今年3月份。

  3月17日,新黄浦公司和华闻传媒同时发布公告,两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华闻控股的控股方人民日报社与中国海外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约定合作双方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增加中国海外作为华闻控股的新股东,使其控股达到75%,人民日报社则减持至25%。

  根据协议,中国海外重组华闻分两步走:先向华闻控股注资8亿元,增资后的华闻控股持股66%;再以3亿元购买人民日报社所持1亿股股份。增资扩股后,注册资本增加至12亿元。

  据悉,原中海地产集团北京分公司的总经理目前已在华闻控股任职,同时抽调部分管理人员进入华闻控股。这表明重组已开始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而人民日报何以愿将华闻控制权拱手让给中海?

  “这次中海入主华闻控股应该是国资委主导的,但是也有消息称是人民日报社主动找到中海商谈相关事宜。”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姚峣告诉记者。

  市场上流传的消息则是,华闻控股的高层有部分牵涉到上海社保基金案,而华闻作为人民日报社的全资公司,人民日报社负有领导和管理责任。基于此,新高层上任后才急于将华闻的股权出让一部分,降低持股比例。

  但此前,中国海外某高层曾公开表示,本次战略性合作是根据国务院的指示,基于强强联合,而不是谁收购谁的行为。

  “意在沛公”

  对于中国海外来说,此举无疑是一举多得的买卖。最重要的诱饵便是新黄浦。

  由于牵扯上海社保案,新黄浦近年在房地产开发领域建树颇少。但对于在上海以及长三角业务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的中国海外来说,新黄浦无论如何都是一个不错的平台。

  据了解,新黄浦90%的资产囤积在房地产业中,而且土地储备大都位于黄浦区,地段较好,特别是在寸土寸金的南京路,增值空间巨大。

  “中海在上海的地产业务一直开展得不太顺利,比起其在北京、深圳、广州等地的业务,相差甚远。此次如果能顺利掌控新黄浦,将给中海在上海的业务开展带来极大的好处。”姚峣表示。

  另外,中泰信托的诱饵作用也不容忽视。此前不久,新黄浦曾将中泰信托29.97%的股权收入囊中,与华闻控股并列成为中泰信托的第一大股东。中海如果能顺利掌控华闻控股,房地产业务占整体业务42%的中泰信托也将被中国海外控制。

  “以地产业务为主的中泰信托将给中海带来更多的融资可能,给它将来的快速扩张储备粮草。”姚峣表示。

  除了上述显而易见的好处外,中海或许将借此获得一个资本运作的平台。

  “中海这次整合肯定是会和新黄浦有一些资本运作,有可能就是把中海在国内的一些投资物业注入新黄浦这个壳里来。因此并不排除中海将利用它作为地产业务回归A股的通道。”姚峣认为。

  2004年8月,中海地产曾向中国证监会提出A股上市申请,但由于彼时股市融资前景不甚乐观,最终决定放弃。此后,中海地产内部进行了一系列的重组和整合,包括去年末,中海的子公司中建国际收购同为中海子公司的中建澳门,中海地产则收购中海物业管理公司。

  “中国海外入主华闻控股必然对新黄浦产生深远的影响,但中国海外如何整合新黄浦将是一个长期过程。”业内人士表示。

发稿:张媛媛审校:0

请发言时务必尊重网上道德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评论内容不代表观点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