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剩流动性的危害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07-08-23 19:15
评论
美国次级房贷危机爆发,全球股市剧烈震荡,没有人能够预料,下一波冲击会在哪里出现,对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无论这次危机的最终结局如何,人们已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过剩的流动性必然引起各种各样的失衡,这些失衡迟早要得到纠正,而纠正的过程可能是痛苦的和代价惨重的。
国际上的看法渐趋一致,美联储在"9·11"之后保持低利率政策的时间过长,驱使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寻找更高回报的投资品种,"另类投资"(Alternative Investment)应运而生。另类投资包括次级房贷、对冲基金、房地产、新兴市场、大宗商品、艺术收藏品等,在这类投资中,金融杠杆的使用不仅非常普遍,而且数额巨大,信用经过层层放大,成为过剩流动性的主要来源,流动性又推动另类资产的价格节节上升,造成虚假的繁荣。
当次级房贷的问题暴露出来时,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纷纷收紧信贷,高杠杆操作的对冲基金难以为继,不得不抛售手中的股票与债券,触发证券市场的大幅下跌。对冲基金等金融机构的经营困难和倒闭,通过反向的杠杆作用,引发大规模的信用收缩,迫使各国央行紧急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
尽管对来源何处有着不同的观点,中国流动性过剩已是无争议的共识。过剩流动性所到之处,经济过热,通胀恶化,房价飙升,股市疯狂,金融资产的估值已超过了1989年日本泡沫期的巅峰水平。今天人们可以对"与泡共舞"津津乐道,可曾想到泡沫破灭对中国经济和金融的伤害?日本的教训可能因久远而淡漠了,美国眼下正在发生的事情难道不值得警惕吗?抑制过剩流动性,当务之急是紧缩银根,大幅度提高利率,或者小幅但频繁加息。无论何种方式,目的都是建立明确的市场预期。为了防止国内高利率吸引国际热钱流入,加息的同时需要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空间,大到足以降低人民币的升值预期。
需要指出的是,紧缩性货币政策只能抑制而不能消除过剩的流动性,为了消除过剩流动性,必须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突破以银行主导的局面,开拓多种渠道分流资金。
沈建光股市保卫战,我们输不起
胡志刚深圳房价狂飙喜哉?忧哉?
时代业绩会:下半年广州为主扩张 不喜欢大起大落的地方
2015-08-04
博鳌特稿:王灏 首创新里程
2015-08-03
招商地产要退市了? 招商局蛇口将换股吸收重新上市
2015-08-03
7月销售同比大增 万科与彩生活物业“竞赛”开跑
2015-08-03
江北多收了三五斗 正荣南京7月业绩水涨船高
2015-08-03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