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银行负债损益审计 违规房贷仍是重点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07-07-20 15:12
评论
审计署20日发布审计结果公告: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2005年度违规发放贷款共计93.56亿元。
中行经营管理方面存在违规问题
一是违规发放贷款55.14亿元。一些分支机构发放房地产贷款时未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有的违规向自有资金不足或“四证”不全的房地产企业发放贷款,有的违规向土地储备中心发放贷款,还有的发放虚假个人按揭贷款等。
如2003年3月,江苏南通分行向“四证”不全、自有资金比例不足30%的南通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发放房地产开发项目贷款1.5亿元,贷款发放后被企业挪用于股权投资,截至2005年末贷款余额9460万元形成不良。
四川省分行2001年组织下属单位部分职工与四川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4家房地产开发商签订购房合同,并据此违规向这些职工发放“零首付”个人住房按揭贷款3.15亿元,开发商承诺两年内代为出售或回购该行职工“所购”房产,并给予贷款职工按揭贷款金额4%的收益回报。据查,银行职工共取得收益927.32万元。截至审计时,贷款本金1.03亿元未收回,面临损失风险。
二是违规办理票据业务8亿元。中国银行一些分支机构缺乏风险意识,违规办理票据业务,致使银行出现垫款。如2001年至2005年,青岛高科园支行违规为青岛某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签发无真实贸易背景、抵押、担保不落实的银行承兑汇票4.1亿元。该公司将汇票全部贴现后的部分资金用于归还到期贷款、购买酒店等,截至审计时已形成垫款7402万元。三是财务收支违规问题金额4.78亿元,其中会计核算不实3.73亿元。上述违规问题大部分发生在中国银行股改以前。
(二)涉嫌违法犯罪案件仍有发生。本次审计共发现各类涉嫌违法犯罪案件线索21起。如1995年至1998年间,时任中国银行北京分行行长的牛某,涉嫌违法向一家民营企业提供6000多万元贷款,目前此案已由司法机关立案查处。
(三)一些信贷业务存在风险隐患,经营管理存在薄弱环节。一是公路等信贷业务存在风险隐患。审计发现,在中国银行2004年已剥离给资产管理公司数亿元公路建设贷款的情况下,该行的公路项目贷款不良率仍由2003年的0.55%上升至2005年的4.47%,其中,非国家骨干网公路贷款的不良率较高。二是在不良资产剥离、处置中存在不规范问题。2004年,中国银行在不良资产剥离处置过程中,未及时向债务人或担保人主张权利,导致部分剥离债权丧失诉讼时效或丧失申请执行期限。三是结算业务管理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分支机构为拓展业务,为客户违规结汇提供便利。审计发现,一些企业和个人通过频繁小额结汇逃避外汇监管。抽查2005年广东佛山分行28户个人结汇账户发现,以单笔9999美元或9900美元结汇的有2443笔,合计2421.94万美元。
交行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
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违规问题。
一是违规放贷19.38亿元,主要是违规向房地产行业发放贷款。如交通银行上海浦东分行2003年1月向尚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等“四证”的上海某高尔夫别墅开发有限公司发放2.65亿元短期贷款,用于开发别墅项目,这些贷款实际被用于购置30.99万平方米土地。交通银行上海市南支行2004年1至6月发放的112笔金额共5822.6万元的二手房贷款,在贷款发放后不久,借款人就停止还款;截至2006年8月,已形成不良贷款余额5500多万元。
经延伸调查发现,上述贷款是一些房产中介机构与购房人串通,按高出抵押房产数倍的价格签订售房合同,并用虚假的首付款证明和收入证明,从银行骗取的。在上述贷款的发放和管理中,相关信贷人员贷前调查失职,银行内控制度也存在缺陷。二是违规办理存款和结算等业务6.15亿元。其中主要问题是违规办理代发业务。如青岛、长沙、连云港、武汉和新余分行,在企业未能提供有效付款依据及相应完税证明、有效付款证明等资料情况下,为57户企业办理代发业务,涉及金额2.95亿元。三是财务收支违规问题金额3.94亿元,主要是个别分支机构违规设置账外资金2.41亿元。
(二)涉嫌经济犯罪案件仍有发生。审计查出和移送司法机关的各类涉嫌违法犯罪案件线索共8起。如2002年6月至2004年4月,上海某生物医药工程有限公司从交通银行取得4.2亿元贷款,公司负责人王某将其中1.56亿元转移至关联企业、亲属账户或汇往境外,目前此案已由司法机关立案查处。
(三)经营管理存在薄弱环节。一是信贷业务管理存在薄弱环节。贷款“三查”不严,部分流动资金贷款被借款人用于投资和项目建设。如河南洛阳九都支行2004年3月向河南某大学附属医院发放的55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中,有5431.29万元被用于购买酒店。二是个别分支机构未认真履行审核职能,为客户违规行为提供了便利。如2005年4月至12月,上海地区两家公司利用其在上海闵行支行的账户,向在该行为验资开立账户的634家公司累计提供虚假注册资金4.3亿元。三是设备采购业务程序不规范,部分电子设备采购未按规定履行招标程序,个别分支机构在办理集中采购业务时越权或逆程序操作。
招行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
一是违规发放贷款19.04亿元。如招商银行2005年通过全国同业拆借市场,以滚动拆新还旧方式,变相向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发放了8亿元长期信用贷款。二是违规办理结算业务5.14亿元。如招商银行广州新塘支行在2004年至2006年间为石滩利群杂货店等6户个体企业违规办理提取现金业务3.05亿元。三是财务收支违规问题金额5.79亿元,主要是一些收支项目核算不实。
(二)涉嫌违法犯罪案件仍有发生。本次审计查出和移送司法机关的各类涉嫌违法犯罪案件线索共8起。如1995年至1999年,招商银行原离岸业务部负责人李某违规审批大量贷款,截至2006年6月底,共形成不良贷款69.99亿元,其中已核销形成损失的贷款有23.83亿元。目前此案已由司法机关立案查处。
(三)经营管理存在薄弱环节。一是信贷管理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客户将流动资金贷款挪用于证券投资、股权投资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如上海某投资有限公司2003年8月从招商银行上海外滩支行取得5亿元流动资金贷款,由于银行对资金流向监管不到位,导致该公司将其中的3.85亿元用于申购某上市公司新股,并在收回申购余款后又将其中的2亿元用于股权投资。二是存款账户管理存在薄弱环节,为客户违规行为提供了便利。如2003年8月至2005年8月,招商银行深圳分行深南东支行客户林某利用其开设在银行的10个企业账户,为166家企业提供每笔10万元到200万元不等的资金用于虚假工商验资。三是设备采购管理存在薄弱环节,个别分支机构在电子设备采购业务中未严格执行招投标程序。
沈建光股市保卫战,我们输不起
胡志刚深圳房价狂飙喜哉?忧哉?
时代业绩会:下半年广州为主扩张 不喜欢大起大落的地方
2015-08-04
博鳌特稿:王灏 首创新里程
2015-08-03
招商地产要退市了? 招商局蛇口将换股吸收重新上市
2015-08-03
7月销售同比大增 万科与彩生活物业“竞赛”开跑
2015-08-03
江北多收了三五斗 正荣南京7月业绩水涨船高
2015-08-03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